莳萝,这株常伴餐食的芳香草本,实则是天然的药用宝藏。作为伞形科莳萝属植物,莳萝(又称土茴香、洋茴香)以其纤细的茎叶和浓郁辛香,在中医药领域默默发挥着作用。它原产于欧洲南部,如今在我国多地也有栽培,为人们的健康助力。
【形状特征】
莳萝植株高约 60 - 120 厘米,茎直立,多分枝,表面光滑。叶片为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颜色鲜绿,质地柔软。复伞形花序顶生,小伞形花序有花 15 - 25 朵,花小,呈黄色。果实为双悬果,卵状椭圆形,成熟时呈黄褐色,有香气。
【性味】
味辛,性温,归脾、肾经。辛味可行气化湿、健胃消食,温性则能散寒,二者结合,使莳萝在调理脾胃等方面功效显著,适合多种体质因寒、湿等导致脾胃不适者。
【功能与药理作用】
传统中医里,莳萝能温脾开胃、散寒暖肾、理气止痛。《本草拾遗》记载其 “主调中,下气,止呕逆,开胃,杀鱼、肉毒”,《海药本草》也提及可 “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现代研究 “解密” 如下:
调节肠胃功能
莳萝含有的挥发油成分,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有改善作用。
抗菌作用
其挥发油对一些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利乳通气
民间常用莳萝辅助产后调理,认为其能行气通乳,缓解产后乳汁不畅或乳房胀痛。
【药用+妙用】
药用价值
单方应用:取适量莳萝籽,煎水服用,可缓解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将莳萝全草捣烂外敷,对跌打损伤引起的肿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复方配伍:治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莳萝配高良姜、陈皮,温脾健胃、理气和胃之力更强;缓解恶心呕吐,莳萝搭生姜、半夏,和胃止呕效果佳。
生活妙用(非药用)
莳萝调味:烹饪鱼类、肉类菜肴时,加入莳萝叶或籽,不仅能去腥增香,还可借助其药性,让肠胃更舒适。
莳萝茶:取莳萝籽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能理气开胃,适合饭后饮用,解腻助消化。
莳萝香囊:将干燥莳萝果实与柑橘皮、薄荷叶混合,装入布囊。置于厨房、客厅或车内,其清甜的香气能祛除浊气,醒脑提神,为空间“换上新气”。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内服需谨慎,避免加重体内 “火气”;
外用时,若皮肤有破损、溃疡,先咨询专业人士,别盲目使用,以防刺激;
莳萝的药用使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赵翩
审稿专家: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杨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