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老年人安眠药新选择——莱博雷生的作用特点与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 刘敏

睡眠是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慢性失眠慢病管理指南》指出约40%-70%的老年人深受失眠困扰。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长此以往,免疫力下降,心血管风险,情绪障碍的情况大大增加,影响了身体健康。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有两类:苯二氮䓬类(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和非苯二氮䓬类(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这两类安眠药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困倦、视物模糊等,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

2025年5月27日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新药莱博雷生,突破了传统安眠药在耐药性、依赖性等方面的限制。

莱博雷生的作用机制

靶向食欲素受体,抑制促觉醒信号

莱博雷生是一种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其通过精准阻断下丘脑分泌的食欲素神经肽与其受体(OX1R和OX2R)的结合,抑制大脑的过度觉醒状态,从而诱导生理性睡眠。

食欲素系统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主要功能是调节能量的代谢和促进警觉性。在失眠患者中,食欲素系统的过度活跃可能导致入睡困难。

莱博雷生能够竞争性阻断OX1R和OX2R,尤其对OX2R阻断性更强,阻断促觉醒信号,使大脑从过度兴奋状态回归自然睡眠节律。

促进生理性睡眠,优化睡眠结构

莱博雷生通过调节觉醒通路,更接近自然睡眠模式。

同时延长NREM和REM,使睡眠更接近生理状态。

起效和代谢特点

莱博雷生半衰期约5小时,服用9小时后血药浓度已降至峰值的27%,因此次日残留效应小,嗜睡风险低。

莱博雷生的用法用量

初诊患者

推荐剂量为5mg,睡前立即服用,并且距计划觉醒时间剩余至少7小时。根据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最大推荐剂量可增至10mg。

复诊患者

如何从其他促眠药更换为莱博雷生?

直接替换法:对于既往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其他DORA的疗效或者耐受性不满的而希望变更治疗药物的患者,可直接替换。

交叉替换法:若患者正在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建议使用交叉替换法。直接加用莱博雷生5mg/日,原有药物按周不少于25%的幅度逐步减量,同时酌情调整莱博雷生剂量,最大可增加至10mg/日。

莱博雷生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高脂饮食;

  • 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后再服药,避免服药后过多活动;

  • 确保服药后7小时卧床时间。

莱博雷生的禁忌及慎用人群

1、与强或中度CYP3A抑制剂类药物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会使莱博雷生的作用增强,避免莱博雷生与CYP3A强或中度抑制剂合并用药。与CYP3A弱抑制剂共同给药的最大推荐剂量为5mg;

2、与强或中效CYP3A诱导剂类药物联用(利福平、卡马西平、莫达非尼等),会使莱博雷生的疗效减弱,避免与此类药物联用。与CYP3A弱诱导剂共同给药则无需调整剂量;

3、与CYP2B6底物药物联用(安非他酮、美沙酮等),会使CYP2B6底物药物的疗效减弱。联用时需要监测此类药物的临床反应,酌情加大剂量;

4、轻度肝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肝功能不全者剂量限制为5mg,重度肝功能不全者不推荐使用此药;

5、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6、严重性COPD患者、OSA患者不推荐使用此药。

总结

莱博雷生作为首款靶向食欲素系统的失眠治疗药物,代表着失眠治疗的新方向。该药物特别适合慢性失眠患者、存在睡眠维持障碍的人群以及老年患者

与传统安眠药相比,莱博雷生具有精准的作用机制,能显著减少副作用、降低依赖性、减轻次日影响,并保持更稳定的长期疗效

但需注意的是,该药物价格较高且尚未纳入医保,同时禁用于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安全使用。


作者: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 刘敏

审稿专家:

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 副主任药师 刘夏

上海杨思医院 主任药师 陶箭飞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