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活血逐瘀、通络止痛

发布日期:2025-10-19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 梁玉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痹痛”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标签。长期伏案、空调受寒、运动缺乏、熬夜失眠,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出现“周身疼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暗或有瘀斑”等典型“瘀血阻络”证。检查常提示“椎间盘膨出”“筋膜粘连”“骨关节炎”,却缺乏特效西药;而中医自古即有“瘀不去则痛不除”之明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剂之一的方剂是“身痛逐瘀汤”。该方以“活血逐瘀、通络止痛”为纲,气血并治、寒热兼调,使瘀散络通、通则不痛,尤宜“外伤、久劳、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之周身痹痛。

身痛逐瘀汤的起源

身痛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痹症有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医者视为风寒湿痹,用温散药不效,不知瘀血作祟也,身痛逐瘀汤主之。”王氏以“气血失和、瘀血内停”立论,开创逐瘀系列诸方。

处方组成: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

煎服法:水煎两次,混合后分温二服,每日1剂,连服5~7剂。痛剧者可加黄酒30mL同煎,以助药势。

身痛逐瘀汤的功效

全方以“逐瘀”为核心,兼顾祛风、散寒、理气、养血,体现“通则不痛”之总则:

活血破瘀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活血化瘀、生新止痛;

祛风通络

秦艽、羌活、地龙——宣痹止痛、搜剔经络;

行气导滞

香附、没药、牛膝——行气散结、引血下行;

调和诸药

甘草缓急止痛、和脾胃。


身痛逐瘀汤的使用注意

1、辨证要点

疼痛部位固定、拒按、入夜尤甚,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无瘀象者忌用,以防"破血伤正"。

2、禁忌人群

‑ 孕妇、月经过多者禁用(破血药可动胎元、增出血);

‑ 有出血倾向(血小板<50×10⁹/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慎用;

‑ 对虫类药(地龙)过敏者忌服。

3、药物相互作用

与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抗血小板药并用,需监测INR、血小板聚集率,防止出血。

4、剂型改良

慢性疼痛可改丸、散、膏方,或加桂枝、细辛、制川乌等制成外用熏洗、离子导入,内外合治。

5、善后调理

瘀去痛缓后,常改用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补肝肾、益气血"之剂,防止"瘀去复瘀"。


小结

身痛逐瘀汤以“逐瘀通络”立法,方简力专,气血并治,寒热同调,为“瘀血疼痛”之专方。现代广泛用于脊柱关节病、软组织损伤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只要紧扣“刺痛不移、舌暗脉涩”之瘀象,便可执简驭繁,使百年古方再现“通则不痛”之卓效。



审稿专家:武汉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药师 赖永继

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 梁玉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