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中药名。为鳃金龟科动物东北大黑鳃金龟及其近缘动物的幼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破瘀,散结,止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血瘀经闭,癓瘕,折伤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痈疽,丹毒。
1、药材性状:虫体呈长圆柱形,多弯曲成半环状,长3-4cm,宽0.6-1.2cm。黄褐色、棕黄色或类白色。全体有轮节,头部较小,棕褐色,胸部有足3对,短而细。体轻,体壳薄,硬而脆,易破碎,体内呈空泡状。气微臭,味微咸。以完整、条大、色黄者为佳。
2、饮片性状:蛴螬呈长圆形或弯曲成扁肾形。外表面棕黄色、棕褐色或黄白色。全体有轮节,头部较小,棕褐色或棕红色,有光泽,胸足3对,多已脱落。质较硬而脆,断面呈空泡状,可见常与外壁分离的棕色内含物。气微腥。
味咸,性微温。归肝经。咸能软坚散结,性温能通行血脉,入肝经则能调理肝主疏泄、藏血的功能。其“有毒”的特性,也决定了它是一味“攻邪”的猛药,必须严格掌握用量与适应症,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破瘀,散结,止痛,解毒。用于血瘀经闭,癓瘕,折伤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痈疽,丹毒。
破瘀血,通经闭: 用于治疗瘀血内阻所致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以及癥瘕积聚(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包块)。
逐瘀血,止痛痹: 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能有效缓解肿痛。亦可用于风寒湿痹日久入络,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散结解毒: 可用于痈疽疮毒、破伤风等症的辅助治疗。
现代应用: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其在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疼痛以及血管性头痛等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内服:研末,2-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用汁涂。
①孕妇绝对禁用! 因其破血力强,极易导致流产。
②体虚无瘀者忌服。
③必须在中医师辨证论治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蛴螬七枚(研烂),甘草(炙,末,炒)五钱,没药(研)、乳香(研)各炒一钱。上四味同研烂,分二服,每服煎酒一盏,二三沸,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蛴螬散)。
2、治破伤风:蛴螬虫一个,将其脊背捏住,俟其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觉麻,身上汗出。(《婴童百问》)。
3、治喉痹:蛴螬汁,点喉中。(《续传信方》)。
4、治痈疽,痔漏,恶疮及小儿丹:末蛴螬敷上。(《子母秘录》)。
5、治月经不调,经闭:蛴螬一钱,研末,黄酒冲服。(《内蒙古中草药》)。
蛴螬,这味来自地下的虫类药,以其独特的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之力,在中医治疗疑难瘀血症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它完美体现了中医药“化害为宝”、“取类比象”的哲学智慧。最后再次强调,蛴螬是一味有毒的猛药,它是一把攻坚克难的“利剑”,而非日常保健的“补品”。其应用关键在于精准的辨证和严格的剂量控制。我们应尊重它的药性,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让其安全有效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