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附子——以毒攻毒的“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管药师 黄兆祥

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在中药的生死战场上,有一味“将军药”在危急关头能力挽狂澜,却又令医者慎之又慎——这就是附子。它被尊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能救垂危于顷刻,却又因剧毒被称为“虎狼之药”。这味行走在阴阳边缘的猛药,如何成为中医急救箱中的终极武器?今天,我们揭开附子“以毒攻毒”的生死智慧。

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侧生子根及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袪风寒湿邪之功,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被誉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补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研究表明,附子中生物碱成分是主要有效成分,总生物碱是附子中各类生物碱的总称,总生物碱既是主要有效成分,又是其有毒成分。


1、附子的“毒”与“效”

附子的“毒”与“效”,皆系于一身化学成分——乌头类生物碱。现代研究已经证明,附子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其中所含的生物碱——乌头碱类所致,如服用过量,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以及反射功能等均有麻痹作用。乌头碱类的毒性主要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中毒量与致死量非常接近。但乌头碱水溶性大,遇热易被分解破坏,它的毒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附子的炮制和用量

附子辛、热、有大毒的竣猛之性,忌生用内服,内服一般需经过炮制,附子炮制后其毒性大小不一样,如盐附子的毒性比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大。

炮制附子的目的是减毒,合理处理后,毒性可以减少70%~80%。附子用量不宜过大,《中药大词典》规定的附子内服剂量为3~9g,药典规定剂量为3~15g,内服用量一般以不超过15g为宜,为防中毒,应先小剂量,逐渐增加。长时使用,间断服用。此法尤适老年肝肾功能不全者。

3、附子的配伍使用

消除附子的毒性,关键在于煮透,煎煮的时间要以附子种类及用量而异,常规剂量煎煮1~2h,可降低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除煮透外,“配伍”是另一种极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增效减毒方法,最具代表的属四逆汤,方中配伍甘草不仅解生附子之毒,缓附子峻烈,并且用甘草使得温阳之力持久,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其药理活性从而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使附子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


最后总结

附子,这味蕴藏雷霆之威与回春之力的“回阳救逆第一品”,是中医“以毒攻毒”哲学在生死关头的巅峰演绎。它能在阳气衰微、命悬一线之际点燃生命之火,但其剧毒本性要求使用者必须心怀敬畏、严守规程。它的价值,只属于那些深谙其性、能精准驾驭“火候”与“药候”的明医,以及严格遵守医嘱的患者。

对于大众而言,请牢记:附子非寻常补品,乃救命猛药;用之不慎,反噬自身;若需此药,必寻明医,严守煎法,密切观察。唯以科学态度恪守安全红线,方能让这柄“火神之刃”,真正为生命开辟回阳之路。



作者: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管药师 黄兆祥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