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肝解毒疗疮的“荒野医者”——蜀羊泉

发布日期:2025-10-08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赵翩

说起枸杞,红果润养的模样早已深入人心,它滋补肝肾的功效更是家喻户晓。而在山野的一隅,藏着枸杞的“近亲”青杞——蜀羊泉,也称野狗杞,虽没有枸杞的鲜红欲滴,却如一位低调的“荒野医者”,以清肝疗疮的本事,在中医药的世界里悄然发光,等待我们探寻它的药用奥秘。


【形状特征】

蜀羊泉(青杞)为茄科茄属植物,植株形态颇具辨识度。

直立或稍倾斜,一般高约 30 - 100 厘米,具纵向的棱条,棱上常分布着白色弯曲的柔毛,仿佛给茎秆穿上一层 “毛绒防护衣”,触摸时能感受到细微的糙感。

片互生,形状多为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度大概在 3 - 7 厘米,宽度 2 - 5 厘米。叶片边缘并非规整平滑,要么呈现波状齿痕,似被大自然用细齿轻轻咬过;要么是全缘状态,简约中透着自然韵味。叶片表面鲜绿,背面颜色稍浅,如同两面镶嵌着不同色调的绿宝石,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独特的生机。

期时,蜀羊泉会绽放出蓝紫色的小花,花朵呈聚伞花序腋外生,小巧精致。每朵花有 5 枚花瓣,相互簇拥,如同微型的紫色小喇叭,奏响荒野的 “药用旋律” 。

待花期过后,便会结出浆果,初始为绿色,成熟后转为鲜艳的红色,圆润饱满,恰似一颗颗小红珠点缀在植株上,成为荒野中亮眼的存在,也标志着种子的成熟,延续着蜀羊泉的生命传承。


【性味】

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 。甘味赋予其一定滋养之性,苦味则助力清热燥湿、解毒,凉性特质使其擅长清泻肝、肾二经的火热之邪。当肝、肾因热毒、湿热等作祟出现病症时,蜀羊泉的性味特点,就像一把精准的 “钥匙”,能开启调理脏腑、驱散病邪的 “大门” 。


【功能与药理作用】

在传统中医药理论里,蜀羊泉主要发挥清热泻火、利湿解毒、祛风止痛等功效 。《本草纲目》虽未对其详细著述,但在地方草药典籍及民间实践中,它常被用于应对多种疾患。比如,因肝热上攻导致的目赤肿痛、视物模糊,蜀羊泉能借清热之力,疏泻肝热,让双目恢复清明湿热蕴结引发的黄疸、淋浊等病症,它可利湿清热,帮助理顺脏腑内的湿热之气,如同给紊乱的 “湿热交通” 重新指挥调度;而对于风湿痹痛,蜀羊泉祛风止痛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节、肌肉因风湿侵袭产生的疼痛,为饱受痹痛折磨者带来舒缓。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研究的深入,蜀羊泉的药理作用也逐渐被 “解密”:


抗菌消炎

蜀羊泉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在体外实验中,能观察到这些成分可阻碍细菌的繁殖、生长,如同给细菌戴上 “枷锁”,限制其肆虐,为其在治疗热毒疮疡、肠道感染等病症方面,提供了现代药理依据。


抗肿瘤的潜力

部分研究发现,蜀羊泉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其含有的某些化合物,能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过程,虽然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未完全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但为抗癌药物研发开辟了新的思路,仿佛在抗癌 “战场” 上,找到了新的 “潜在武器” 。


免疫调节

蜀羊泉可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功能,适量使用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帮助机体更好地抵御病邪入侵 ,就像给免疫系统 “加油鼓劲”,让身体的防御 “军队” 更有战斗力。

【药用+妙用】

蜀羊泉不止在药草行列发光,融入生活,也能变身健康 “小卫士”。


1、药用价值

单方使用:若遭遇皮肤热毒疮疡,可取新鲜蜀羊泉全草,洗净后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更换 1 - 2 次。其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能加速疮疡成熟、破溃、愈合,如同给疮肿 “输送” 能量 ;对于轻度的肝热目赤,可取蜀羊泉 10 - 15 克,煎汤内服,借助其清泻肝热之力,缓解眼部红肿、疼痛、干涩等不适,为双目 “降火润燥” 。

复方配伍:在中医临床复方中,蜀羊泉也常与其他药材协同作战。比如,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大黄配伍,蜀羊泉辅助茵陈、栀子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功,大黄助推荡涤肠胃湿热,四方合力,如同 “湿热清扫队”,快速清理肝胆、脾胃内的湿热之邪 ;应对风湿痹痛,与羌活、独活、威灵仙搭配,蜀羊泉祛风止痛,羌活、独活擅长祛风湿、止痹痛,威灵仙通经络,共同为关节、肌肉 “驱散风湿阴霾”,缓解疼痛、僵硬。


2、生活妙用(非药用,辅助养生)

蜀羊泉花茶:选取干燥的蜀羊泉花(或带少量嫩叶),用沸水冲泡,焖泡 5 - 10 分钟后即可饮用。淡淡的蓝紫色小花在杯中舒展,茶汤透着清新草香,适量饮用(注意不可长期、大量),能借助其轻微的清热之性,在夏日午后为身体 “降降暑气”,给味蕾带来荒野植物的自然滋味,仿佛把荒野的 “清凉” 融入杯中 。不过,因蜀羊泉性寒,脾胃虚寒者需谨慎尝试,浅尝辄止,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蜀羊泉药浴:收集新鲜蜀羊泉全株(洗净、晾干),切碎后装入纱布袋,放入浴缸,加入适量热水,待水温适宜后进行药浴。其清热、解毒的气息,能透过皮肤毛孔渗入身体,在泡澡过程中,辅助舒缓肌肤热毒、瘙痒(比如夏季因湿热导致的皮肤轻度瘙痒),如同给肌肤来一场 “荒野解毒 SPA” ,让身体在自然草本氛围中放松、调养。但皮肤有破损、溃疡者,切勿尝试,以防刺激伤口。


注意事项

蜀羊泉虽好,也有 “小讲究” :

体质禁忌:蜀羊泉性凉,脾胃虚寒(平时胃脘怕冷、进食生冷易腹痛、腹泻)者,内服需谨慎,大量、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虚寒症状,如同给 “虚寒脾胃” 再浇 “凉水”,让脾胃更 “畏寒蜷缩” ;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也应少用,避免凉性药物过度消耗正气,使身体 “正气续航” 不足 。

外用禁忌:外用蜀羊泉鲜品捣烂敷贴时,若皮肤有破损、溃疡、过敏等情况,必须先咨询专业中医师或皮肤科医生 。因其汁液可能刺激伤口,引发疼痛、感染、过敏加重等问题,别让 “疗疾尝试” 变成 “皮肤伤害” 。

品种与采集:蜀羊泉在野外有多个变种,且存在与其他茄科植物混淆的可能(比如部分有毒茄科植物外形相似) 。若用于药用,务必从正规中药饮片渠道获取,经专业鉴定、处理的蜀羊泉,安全性更有保障;切勿自行在荒野随意采摘、使用,避免误采有毒植物,如同避开 “自然陷阱”,守护健康安全。


蜀羊泉,这颗隐匿于山林间的“绿色珍宝”,虽不如枸杞那般声名远扬,却以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的舞台上散发着别样的光芒。从传统的民间应用到现代的科学研究,蜀羊泉正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未来,随着对它的深入探索,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药用潜力被挖掘,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新的惊喜与贡献。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赵翩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