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本草纲目》故事:芦荟治癣疮

发布日期:2025-07-3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黄雯 梁奇 梅全喜

[时珍曰]芦荟,乃厥阴经药也。其功专于杀虫清热。以上诸病,皆热与虫所生故也。颂曰:唐刘禹锡《传信方》云:予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浸淫。用斑蝥、狗胆、桃根诸药,徒令蜇惹,其疮转盛。偶于楚州,卖药人教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研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拭净敷之,立干便瘥。真神奇也。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芦荟“发明”

中文释义

李时珍认为芦荟是入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药物。它的主要功效是杀灭寄生虫和清除热邪。上面提到的那些疾病,都是因为体内有热邪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他在《本草纲目》中还收载了唐代刘禹锡在《传信方》中记载的一个他自己亲身体验芦荟治疗癣疮的故事:唐朝时期大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年轻的时候曾经得过癣病,刚开始长在脖颈部位,后来蔓延到左耳朵,发展成了湿疮,不断扩散侵蚀。他仗着自己懂得医术,便用过斑蝥、狗胆、桃根等药物治疗,结果只是让皮肤感到刺痛难受,病情反而更加严重了。有一次偶然在楚州,一个卖药的人教他使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把它们研成粉末。先用温的米浆水清洗患处的癣,擦干净后,把药粉敷上去,结果癣很快就干了,病也立刻好了。刘禹锡用自身的故事说明芦荟在治疗癣疮上的显著疗效。

芦荟得名

芦荟最早以“卢会”之名出现于唐代《药性论》中,古文中“卢”为烧火做饭的器皿,后来引申为黑色之意,该字来源于其药材颜色特征,而“会”则含“会合”之意,指药材“木之脂泪凝聚而成”,寓意其形成特点。

据百度百科中“芦荟”条介绍:芦荟的“芦”字就是黑色的意思,而“荟”字就是聚集的意思,芦荟因为其叶片被切开后,切口处滴下来的液体,会由咖啡色变黑色,慢慢会凝聚起来,故名“芦荟”。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卢会……一名讷会,一名奴会。俗呼为象胆,盖如其味苦如胆故也”,即芦荟还有讷会、奴会、象胆等别称,其中讷会、奴会可能是其音译名,象胆则是以药材气味命名。

发展至明朝时期芦荟药名的书写却并不一致,本草中“芦荟”与“卢会”皆有记载,清朝时期则逐渐规范药名,均以“芦荟”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同样是以芦荟为正名收载。

综上所述,芦荟的命名与药材颜色及加工方式、气味、形成特点及文字音译有密切关系,符合中草药命名一般原则。

芦荟的药用历史

唐朝《药性论》

芦荟作为中药首次出现在唐朝甄权所著《药性论》,书中记载:“卢会,亦可单用,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宋代《开宝本草》

载:芦荟“味苦,寒,无毒。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

明代《本草汇言》

载:“卢会,凉肝杀虫之药也。凡属肝脏为病,有热者,用之必无疑也”。

《本草正》载“清肺胃郁火,凉血清肝明目”。

清代《本经逢源》

载:“治头项顽癣甚效”。《得配本草》中载芦荟“散瘰疬,治惊痫,利水除肿”。

《中国药典》2020年版

载:“芦荟苦,寒。归肝、胃、大肠经。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癣疮。

道地产地

《开宝本草》中记载“芦荟生波斯国。状似黑饧,乃树脂也。”“波斯国”是古伊朗,明确指出芦荟并非国产,是外来品种;《本草图经》中记载“卢会,出波斯国,今惟广州来者,其木生山野中,滴脂泪而成。采之不拘时月”,说明芦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广东是芦荟主要的进口地。《大明一统志》中记载“三佛齐国,在占城国南五日程,其朝贡自广东以达于京师。……土产,芦荟,草属,状如鲎尾”。爪哇、三佛齐国主要是指东南亚国家。其他中药古籍中与芦荟相关的产地记载均与上述三种记载相似。

由上文可知,古代芦荟是外来品种,来源于古伊朗、东南亚国家,通过广东进口而来。近现代以来,随着人工栽培的推广,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在亚洲、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在中国,芦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其中,云南元江地区被誉为“中国芦荟之乡”,是全球四大库拉索芦荟基地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库拉索芦荟种植基地。

芦荟的基源与品种

据报道,世界上芦荟的野生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占有世界90%的芦荟品种,马达加斯加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另外,还有自然变异和人工杂交200多个品种。芦荟是以药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传入我国,历代本草中关于芦荟的原植物描述甚少。

从宋《本草图经》和明《本草纲目》所载芦荟看,应是指好望角芦荟。从明《本草汇言》所载芦荟原植物的特征与好望角芦荟、库拉索芦荟的形态特征基本吻合,推测该时期芦荟基源植物已经有两种。

1842年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中芦荟植物绘图与好望角芦荟、库拉索芦荟、斑纹芦荟形态特征相同,目前我国《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均记载药用芦荟主要植物基源是好望角芦荟、库拉索芦荟、斑纹芦荟及其变异种,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现时中国芦荟以斑纹芦荟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云南的红河河谷流域的沅江境内,又名元江芦荟。

不同芦荟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作芦荟入药的主要有以下4种,它们的产地及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也有一定的区别:

产地

库拉索芦荟

又称美国芦荟、翠叶芦荟、真芦荟。最早起源于非洲地中海沿岸,后传至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南部的库拉索岛和巴巴多斯岛。

好望角芦荟

又称开普芦荟。主要产于南非共和国的开普州。

斑纹芦荟

又称中华芦荟、元江芦荟。原产地是非洲,特别是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在是中国常见的芦荟品种,叶片上常有白色斑纹,主要分布在云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木立芦荟

又称鹿角芦荟,直立芦荟。原产于非洲东南部,主要分布在南非、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等地,在日本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中国亦有栽培。

植株特点

库拉索芦荟

其形状呈舌状,茎极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叶片轮生,叶片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基部宽阔粉绿,边缘有刺状小齿,须根系发达,常年葱翠碧绿。该芦荟具有幼株时期外表呈现白色斑点,随着生长成熟后斑点消失的生理特点。库拉索芦荟富含叶肉,叶肉凝胶占总叶重的70%左右。

好望角芦荟

是一种大型芦荟,叶子大,但叶肉含量少,种子繁殖。其茎发达直立不分枝,主干木质化,高3~6米,叶簇生于茎顶,叶片呈披针形,边缘带刺,深绿色至蓝绿色。

斑纹芦荟

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从幼苗直至成株叶片上都有斑纹,根系须状,茎短或无茎,叶呈螺旋状排列且簇生,直立且肥厚,呈狭披针形状,边缘有刺状小齿,基本阔而包茎。与库拉索芦荟相比植株老化速度较快,不过生长速度快,小苗分生能力强,株型稍小,叶窄厚尖,所含叶肉成分也较少。

木立芦荟

木立芦荟是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植株呈树状,茎明显且常木质化,顶端优势较弱,分枝芽多,通常在基部或茎上形成多分枝的“树形”,因此得名“木立”。茎高可达2米,其形像树。叶片肉质肥厚,呈莲座状簇生,叶形为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成熟叶片长度可达40-50厘米,单叶重40克左右,叶面呈灰绿色,叶缘有小齿状刺。叶龄越长,苦味越强,其药效也越好。

老、新芦荟的性状区别

老芦荟

库拉索芦荟的汁液经过浓缩干燥后即为中药“老芦荟”。其表面呈红褐色或深褐色,不显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糙或显麻点,富吸湿性。热天不溶化,具特殊臭气,味极苦。由于老芦荟中芦荟苷含量比新芦荟多近50%,因而具有更好的药用效果。

新芦荟

好望角芦荟的汁液经干燥浓缩后即为中药“新芦荟”,其表面呈暗褐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如玻璃样而有层纹,热天易溶化成流质。

功效

芦荟苦,寒。归肝、胃、大肠经。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癣疮。

配伍应用

芦荟配火麻仁

芦荟为攻下药,常用于热结便秘;火麻仁甘平,质润多脂,为润下药,能润肠通便,常用于肠燥便秘,又兼有滋养补虚的作用,火麻仁可制约芦荟的苦寒之性,二者合用,润肠通便,导泻温和,可用于治疗便秘。

芦荟配朱砂

芦荟苦寒,泻火通便;朱砂性寒,重坠下达,又能清心安神,二者合用,可增强镇惊安神、泻火通腑的效果,可用于心火亢盛,焦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大便干结等症。

芦荟配五灵脂

芦荟苦寒,清热之中而寓有止血作用;五灵脂苦温,化瘀之中而寓有止血之效,二者合用,寒温相合,止血而不留瘀也,治疗吐血呕血。

芦荟配牵牛子

芦荟苦寒,长于泻下通便;牵牛子苦寒性降,擅逐水湿,二者合用,可泻下阴浊之邪,使精气上荣于目,治疗眼目昏暗及瞳子散大。

芦荟配甘草

芦荟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甘草泻火解毒。二者合用,甘草可中和芦荟的寒性,同时增强芦荟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疥癣瘙痒等。

芦荟配使君子

使君子制芦荟之苦寒而护胃,芦荟助使君子杀虫而消积疗疳,常可用于小儿疳积,虫积等症。

芦荟配胡黄连

芦荟泻热通便,导滞疗疳;胡黄连消疳退热,兼厚胃肠,可用于小儿疳积潮热,腹胀便秘,形体消瘦等。

芦荟配人参

芦荟消疳除积,清热杀虫;人参甘温益气,补中健脾,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形瘦嗜卧、腹胀便秘等。

芦荟的食疗应用

食疗价值

芦荟是一种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植物。芦荟中含多糖类、蒽醌类、氨基酸、酶类、多肽、有机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改善皮肤水分、改善胃肠道健康(如润肠通便)等保健功能,芦荟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最佳保健食品”。

食疗药膳

芦荟饮料

材料

新鲜芦荟叶、开水、蜂蜜或柠檬汁。

做法

去除芦荟叶皮,取出凝胶肉,放入开水中煮几分钟以去除粘液,将芦荟凝胶切块,加水打成汁,可根据喜好添加蜂蜜或柠檬汁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为夏日解暑的佳品。

清肝芦荟汤

材料

芦荟3片,大头菜半个,绿竹笋半棵,红甜椒1个,小黄瓜半条,玉米笋2条,鲜香菇1朵,盐1小匙

做法

大头菜、绿竹笋、玉米笋、鲜香菇均放入锅中,加入5杯水煮开,转小火煮至熟,再加入红甜椒略煮,最后加入小黄瓜、芦荟及盐煮滚即可。

功效

清热降火,去除体内油脂、调理肠胃,使肤质变好,并消除皮肤的深色素堆积,让皮肤更加光滑白嫩。

芦荟白梨粥

材料

芦荟10克,白梨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大米洗净,浸泡一小时,芦荟洗净切片,白梨去皮洗净,切成小块,锅置火上,注入适量清水后,放入大米,用大火煮至米粒开花,放入白梨,芦荟,用小火煮至粥成,调入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芦荟猪蹄汤

材料

芦荟300克,猪蹄1只,蜜枣3枚,盐适量。

做法

芦荟洗净,去皮,切段,猪蹄切块,洗净,焯水。炒锅烧热,放入猪蹄翻炒,干爆五分钟,炖锅内加入水2000毫升,大火烧沸,放入猪蹄,芦荟,蜜枣,再次烧沸后改用小火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具有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热引起的大便不畅或大便秘结者食用。

芦荟的美容护肤应用

芦荟多糖作为库拉索芦荟凝胶中最为丰富的营养成分,有着保湿、抗皱、补水、修复、抗敏、美白等多重美容护肤功效。下面对几种芦荟美容护肤方法作简单介绍。

芦荟胶

材料

新鲜芦荟叶。

做法

采摘新鲜芦荟叶,洗净后用刀切开,用勺子将透明凝胶刮出,将芦荟凝胶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泥状,用纱布或过滤纸过滤杂质,得到纯净的芦荟汁,将芦荟汁倒入干净容器中,冷藏保存,可使用数周。

用法

直接涂抹于面部或身体需要护理的部位,轻轻按摩至吸收。

功效

具有保湿、舒缓、镇静和修复等功效。

芦荟保湿化妆水

材料

新鲜芦荟叶、纯净水。

做法

将芦荟叶洗净,去皮后榨汁,将芦荟汁与适量纯净水混合稀释,将混合液倒入喷雾瓶中,方便使用。

用法

洁面后喷于面部或随时补湿。

功效

日常补水保湿。

芦荟润肤膏

材料

芦荟叶250克、黄瓜1条、鸡蛋1个、面粉或燕麦粉、砂糖。

做法

将芦荟叶和黄瓜洗净后捣碎,用纱布取汁,打入鸡蛋,加入芦荟汁、黄瓜汁和砂糖,搅拌均匀,加入面粉或燕麦粉,调成膏状。

用法

均匀涂抹于面部,静置40~5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功效

适合干燥肌肤,能提供深层滋养。

芦荟蜂蜜面膜

材料

新鲜芦荟叶1片、蜂蜜适量。

做法

将芦荟叶洗净切碎,加水煮沸15分钟后过滤,加入蜂蜜搅拌均匀。

用法

洁面后涂抹于面部,15分钟后洗净。

功效

保湿、美白、祛痘。

芦荟的综合应用

芦荟芦荟凭借其多功能性和天然特性,在化妆品、食品、医药、农业、皮革和纺织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芦荟凝胶制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饮料、果冻、酸奶、罐头等食品的制作中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畜禽养殖领域

芦荟生物饲料

芦荟提取有效成分后加工的副产物作为生物饲料,其中的多糖对刺激免疫系统活性、增加免疫细胞数量和吞噬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按1%~2%比例拌料投喂4~5天,以后每隔5天喂一次,畜禽养殖期间很少发生疾病,节约养殖成本34.68%。

免疫佐剂

芦荟可单独或和紫锥菊、左旋咪唑联合使用作为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的免疫增强剂和新型免疫佐剂进行研究开发和使用。

皮革工业领域

甲醛捕获剂

芦荟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甲醛、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有毒气体,尤其对甲醛吸收功能特别强,是吸收甲醛的好手。芦荟叶化学组分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如蒽醌类、氨基酸等都具有捕获甲醛的能力。

絮凝剂

芦荟中含有天然高分子组分,是一种极具有发展前途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有望应用于皮革废水处理。

六价铬的预防剂

芦荟皮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含有大量酚羟基,可以吸收皮革中的过氧化物自由基,从而阻止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有望应用于皮革六价铬的预防。

抗菌整理剂

芦荟具有抑菌、防腐、抗过敏及防臭等功效,芦荟主要成分中的蒽醌类化学物质,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具有直接杀菌的作用。将其对皮革或毛皮进行处理后,有望赋予皮革或毛皮以抗菌消臭功能。

纺织印染领域

后整理技术

芦荟原汁具有抗静电性,能作为织物的后整理助剂。采用纳米技术等新型后整理技术将芦荟应用在毛纺织品上,可赋予纺织品杀菌和抗辐射、抗静电等性能。

芦荟纤维的应用

芦荟纤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和多糖,适合制作内衣、床上用品等。该纺织品既具有黏胶纤维的舒适性,又具有氨基酸、多糖复合营养肌肤的保健作用,深受现代人的青睐。

用作后媒染剂

芦荟的根、茎、叶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酸成分,可将芦荟用作第二媒染剂,与抗坏血酸共同作用,以此来增强天然色素与角蛋白分子的固着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纺织品的染色牢度和成品质量。

用作杀菌保湿面料

芦荟中所含的芦荟蒽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杀灭真菌、细菌和病菌等。天然芦荟通过萃取可得芦荟整理剂,用于抗菌保湿的护肤面料,使用简单的轧烘工艺将其交联在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

家居装饰与净化

芦荟能够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分解有害物质,起到“空气检测仪”的作用。

芦荟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芦荟应用历史悠久,目前人们从芦荟中发现了主要成分有蒽醌类化合物、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植物激素、植物甾醇等成分。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芦荟有抗菌作用,能清除细菌感染时释放出来的有毒代谢物以及细菌被杀死后菌体留下的内毒素。研究表明,芦荟的抗菌活性与其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性。

抗肿瘤作用

芦荟含多种抗癌活性成分,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芦荟大黄素,对结肠癌、胃癌、肺癌、肝癌、皮肤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抑制活性。芦荟大黄素可以降低乳腺癌的肺转移。此外,芦荟大黄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抗糖尿病作用

芦荟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合成或释放胰岛素,通过调控糖代谢酶平衡葡萄糖代谢,以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等。

缓泻作用

芦荟中所含的蒽醌类活性成分,如芦荟大黄素、芦荟苷和芦荟宁等,特别是芦荟大黄素,具有泻下的作用,因此芦荟具有增进食欲和治疗便秘的功效。

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

蒽醌、色苷类成分是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多酚羟基的蒽醌、色苷类化合物能够通过与超氧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的氧化损伤,减缓衰老。

抗溃疡与皮肤修复作用

芦荟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改善口腔溃疡、保护胃黏膜与修复溃疡面。在外用方面,芦荟胶广泛应用于烧伤、烫伤、冻伤、植皮创面和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及外科手术创面的愈合,芦荟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控制炎症反应程度,同时促进创面微血管生成,利于创面愈合。

降血脂作用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数据显示芦荟还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功能。研究发现芦荟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减少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的堆积,表明芦荟胶有望用于预防不当饮食引起的肥胖与高脂血症。

保肝作用

芦荟提取物、芦荟多糖和芦荟素对酒精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改善肝脏中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芦荟提取物也可以改善酒精诱发的脂肪肝,降低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在肝脏的堆积,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镇痛作用

芦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动物实验表明芦荟提取物对醋酸扭体、热板与热辐射诱导的疼痛反应有明显抑制效果,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此外,芦荟多糖和氨基酸能够形成天然保湿剂,防止创伤部位水分流失,改善因活动引起的创面疼痛。

免疫调节作用

芦荟凝胶中含有的多糖成分(主要包括芦荟米嗪、芦荟曼喃及芦荟克酊)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芦荟的民间验方

治疗咽喉发炎、红肿疼痛

取新鲜芦荟1片(以种植一年以上者为最佳),去外皮,把茎肉切成细粒,放入碗中,加入冰糖或蜜糖,然后微波炉加热2分钟,取出连汤带渣一并食用,重症者连续服用2~3天。

治疗气管炎

芦荟汁20克,蜂蜜50克,分早晚两次服用,适用于气管炎、哮喘、咽喉炎、鼻炎等患者。

治疗黄褐斑

芦荟300克,绿豆150克,共研为末备用,用时将药粉调成糊状,薄薄覆盖于面部或患部,保留30分钟,早晚各1次,1个月为1疗程。

治疗中耳炎耳孔化脓

鲜芦荟叶捣烂用脱脂棉蘸液汁,均匀地涂入耳内,日涂抹3~5次。

治疗头癣

芦荟30克、蟾蜍5克,酒浸切细加水200毫升,文火熬如饴状待冷备用,外涂,1日3次,次日洗净再涂,连用10天。

治疗眼痒

将芦荟叶洗净,以开水烫数分钟,再剥开叶面,用其内面轻擦眼或用其汁滴眼即可,一般3次可愈。

治疗烫伤

根据烧伤面积取新鲜芦荟叶片洗净,剥去表皮后取其胶冻部分,敷于经清洁消毒的烧伤部位,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当天每1~3小时换药一次,以后每日换药2~3次,一般1~3小时内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红肿逐渐消退。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芦荟叶捣烂加入一倍量白酒,再加入1/3酒量的蜂蜜,搅匀后放置15天,过滤取汁,每日3次,每次服15毫升。

注:以上单方和验方须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注意

本草记载

①《本草经巯》载:“凡儿脾胃虚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

②《本草汇言》载:“内虚泄泻食少者禁之。”

③《本经逢原》载:“若胃虚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夺食泄泻,而成赢瘦怯弱者多矣。”

现代注意

① 脾胃虚弱、食少便稀者及孕妇忌用。

② 痔疮出血、鼻出血者慎用。

③ 芦荟有臭气,不入煎剂。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黄雯 梁奇 梅全喜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