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的故事
[时珍曰]∶薤味辛气温。诸家言其温补,而苏颂《图经》独谓其冷补。按:杜甫《薤诗》云“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亦言其温补,与经文相合。则冷补之说,盖不然也。又按:王祯云: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种之不蠹,食之有益。故学道人资之,老人宜之。然道家以薤为五荤之一,而诸氏言其不荤何耶?薛用弱《齐谐志》云:安陆郭坦兄,得天行病后,遂能大餐,每日食至一斛。五年,家贫行乞。一日大饥,至一园,食薤一畦,大蒜一畦。便闷极卧地,吐一物如龙,渐渐缩小。有人撮饭于上,即消成水,而病寻瘳也。按:此亦薤散结、蒜消癥之验也。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 薤“发明”
中文释义
李时珍说:薤的性味是辛、温。历代医家也说它是温补的,但只有苏颂《图经本草》说它是凉补的。杜甫《薤诗》载:薤捆起来像青草颜色,圆润的头部整齐得像筷子。我年老体衰,胸腹间怕冷,但吃了性味温暖的薤后便无忧无虑了。这也说明薤是温补的,与其他经典医书记载相符。因此,苏颂所说的“冷补”是不正确的。另外元代农学家王桢说:生薤气味辛辣,煮熟后则味道甘美。种植它也不会虫蛀,吃了它大有益处。因此修行之人都凭借它来养生,老年人尤其适用。但是道家却认为薤属于五种辛香之菜,吃了会伤五脏六腑;修道人心平气和,主清淡不重口味,所以戒吃。但很多名人皆认为它不属于辛香之菜,不伤五脏呢。
李时珍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采用薛用弱《齐谐志》的故事证明:安陆人郭坦的兄长得了流行病,病好后变得特别能吃,每天能吃掉十斗多的米。五年以后,由于家中因此贫困,他不得不外出乞讨。有一天,他非常饥饿,来到一个菜园,看到种的很多的薤和大蒜,于是他吃了大量的薤和大蒜,结果感到非常不适,倒在地上,不久吐出了一条像小龙一样的物体,那怪物渐渐缩小。有人抓了些饭撒在怪物上,怪物就化成水了,而他的病也就好了。这个故事也正是薤能散结(疏通郁结之气),蒜能消癥(消除肿块积滞)的有效验证。
薤白得名
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薤白”这个名字最早可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名字的由来主要与其植物形态和药用部位的颜色有关。古人认为“薤”字从“艹”(草字头),表明它是植物;从“歹”和“韭”,可能与它的叶子似韭,而鳞茎(薤头)形态独特有关。薤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的鳞茎。剥去外层的膜质鳞皮后,内里鳞茎呈现白色,中医用药讲究部位,以白色鳞茎入药,故特称为“薤白”,以明其道地药材。也叫藠子、莜子、火葱、菜芝、鸿荟、野蒜、野葱、薤白头等,李时珍解释说:(薤)韭类也,故字从韭,今人因其根白,呼为藠子,江南人讹为莜子,其叶类葱而根如蒜,收种宜火熏,故俗人称为火葱。罗愿云: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
药用历史
薤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
载:“薤,味辛,温,无毒。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
《名医别录》载:“薤,归骨,菜芝也,除寒热,去水气,温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生鲁山平泽。”
宋《本草图经》
记载:薤,有赤、白二种,赤者疗疮生肌,白者冷补,薤虽辛而不荤五脏,故道家长饵之,兼补虚,最宜人,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云白冷而青热也。
元《汤液本草》
载:薤白气温,味苦、辛,无毒,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患,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此涂之,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气滞。
明《本草纲目》
载:薤白:辛、苦,温,滑,无毒,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温补,助阳道。
清《本草求真》
载: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2020版《中国药典》
载其:性味归经为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功效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薤白的产地
薤白原产于中国,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省区均产,薤白的历史悠久,周代《礼记.内则》中就有“脂用葱,膏用薤”的记述,说明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薤白并食用薤白。《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平泽”未注明具体产地,《名医别录》载“生鲁山平泽”,说明那时薤白产自河南鲁山一带平原湿地中,其后,历代本草对其产地记载并无新意,皆延续此说,如明《本草乘雅半偈》载“生鲁山平泽,所在亦有。”现时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及湖北等地为主要产区。其野生资源常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或草地,甚至在云南、西藏等地海拔3000米处亦有踪迹。国外则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及北亚地区。
今天,薤白在陕西的合阳县(野生)、渭南市临渭区(野生)、澄城县、咸阳市淳化县等地均有分布。同时,它在山东省的日照市莒县(野生)、枣庄市峄城区、临沂市河东区、滕州市等地也可见到。此外,山西省的运城市平陆县、新绛县,江苏省的徐州市睢宁县(野生)、邳州市,以及云南省的曲靖市麒麟区(野生)等地区也是薤白的主要产地,其中以江苏出产的薤白品质最为上乘。
薤白的品种
薤,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中品,由于它的外形远看像韭菜,近看像生葱,拔起来根部像蒜头,这种像韭非韭、像葱非葱、像蒜非蒜的样子,在古代是难以分清的。据唐《新修本草》云:“薤乃是韭类,叶不似葱……薤有赤白二种: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风,苦而无味。”宋《本草图经》载:“薤,生鲁山平泽,今处处有之。似韭而叶阔多白无实。人家种者有赤白二种,赤者疗疮生肌,白者冷补,皆春分莳之,至冬而叶枯。”明《本草纲目》曰:“薤……叶状似韭。韭叶中实而扁,有剑脊。薤叶中空,似细葱叶而有棱,气亦如葱。二月开细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数颗,相依而生。五月叶青则掘之,否则肉不满也。”根据以上形态所述可以确定,古代药用薤白至少有二种,生鲁山(中国河南境内),叶似韭而阔多白者,与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相符,而李时珍所说的“叶中空似细葱叶”者与藠头“Allium chinense G.Don”相吻合。故《中国药典》收载作为薤白入药的就是包括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百合科植物薤的干燥鳞茎。
外观性状及混伪品鉴别
薤白在古今应用中均有混伪品出现,《增订伪药条辨》载:“薤白气味辛温无毒,根如小蒜,色白者辛而不苦,近有以鬼蒜伪充,劈开无瓣,薤白为处处皆有之药,值亦甚贱,胡昧良者,偏以伪乱真乎。”现将其与混伪品性状区分介绍如下:
薤白
小根蒜
呈不规则卵圆形,高0.5~1.5cm,直径0.5~1.8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半透明,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质硬,角质样。有蒜臭,味微辣。
薤
呈略扁的长卵形,高1~3cm,直径0.3~1.2cm。表面淡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浅纵皱纹,质较软,断面可见鳞叶2~3层,嚼之粘牙。
混伪品
绵枣儿
为百合科植物绵枣儿的干燥鳞茎。其主要功效为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疮痈肿痛,乳痈,心脏病水肿。其外观性状为:鳞茎呈卵圆形或长卵形,长2~3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黑棕色,外被数层膜质鳞叶,向内为半透明肉质叠生的鳞叶,中央有黄绿色心芽,上端残留茎基,下部有须根。质硬或较软,断面有粘性。无臭,味微苦而辣。
葱白
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与薤白一样均为辛温之品,皆归肺、胃经,都能通阳散寒,葱白既走里又达表,可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之轻证;散寒通阳,治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厥冷、腹泻、脉微等;外用可解毒散结通乳,治痈疮疔毒、乳房胀痛及乳汁不下等。其外观性状为:
葱白的葱叶呈管状,细长中空,古代医家曾用它来导尿;葱有根,或单株或成簇,个别品种有球茎。
大蒜
为百合科葱属半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大蒜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的作用,用于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等。其外观性状为:大蒜由数个蒜瓣组成,外包灰白色或淡棕色的膜质鳞被,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剥去薄膜,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大蒜的叶片扁平为线状披针形。大蒜的气味浓烈,味道辛辣。
薤白食疗应用
食疗历史
薤白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药食兼用之品,是古代“五菜”之一。古人云:“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在秦汉时期《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脂用葱,膏用薤”。《食疗本草》载:“赤薤不可多食,伤人真气;白薤补人,与蜜同食尤佳。”《本草纲目》记载:其根煮食、酒、糟藏、醋浸皆宜。如今中药“薤白”多统指白色鳞茎,赤薤已罕作单独分类,但江浙民间仍保留腌制赤薤的习俗。与薤白有关的诗句也有体现。唐代诗人杜甫的《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鬲冷,味煖并无忧。”李商隐的《访隐》中提到:“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田家》中提到:“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均写出了薤白的美味。
营养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薤白具有独特的葱蒜味,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大量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薤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具有预防贫血、解毒、促进毛发生长和防止皮肤老化等作用,经常食用薤白对体弱的人可润中补虚,使人耐寒,有利于强健筋骨;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缺钙的老人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因此被称为“野生绿色蔬菜保健珍品”。
食疗应用
薤白的吃法很多种,鲜品切片或切成丝炒肉,味道独特,而更多的还是用来腌制。个大色白的可按个人喜好腌成酸、甜、辣等口味,不但色泽晶莹鲜亮,而且馨香沁人,令人闻而生津不止;品质稍差的则拌入辣椒剁碎腌成薤白辣子,都是开胃佐餐顺气的佳品。
薤白粥
薤白10~15克(鲜者30~45克),与粳米100克共煮粥。煮熟后油盐调味食用。有宽胸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冠心病之胸闷不舒或心绞痛,老年人慢性肠炎、菌痢者食用。
薤白炖猪肚
猪肚1具,薤白150g,生姜适量。猪肚洗净,将薤白、生姜混合后装入猪肚中,用绳扎住,加水和适量的食盐、胡椒,炖至猪肚软烂。有健脾温胃的食疗作用。
薤白肉汤
薤白15g,猪瘦肉200g,生姜5g,肉桂粉3g,将薤白、猪肉、生姜洗净,切片、入锅,加适量水,慢火炖,将熟时加肉桂粉,去渣取汁,待汤汁转温后即成。本药膳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食疗作用。
薤白炒鸡蛋
薤白120克,鸡蛋3枚,盐、油各适量。先将薤白洗净,切细末,备用;鸡蛋磕入碗内,放入盐,用筷子或打蛋器抽打起泡。把平底锅烧热,倒入油,油热后倒入鸡蛋液,再撒上薤白细末,在火上翻炒片刻后起锅。本药膳具有辛香开胃、宽胸除痹的功效。适合于食欲不振、胸闷心痛、手足发凉、冠心病、心绞痛的人群食用。
薤白汤
薤白(切细)1握,生姜(切细)15g,陈皮(去白)9g。上用水2大盏,煎至七分,去渣,分2次温服。有止呕止泻作用,适合于上吐下泻,或干呕不止的人群食用。
综合利用
现今,薤白不仅作为药用及食疗应用,还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农业等行业,属于可充分综合利用的植物资源。
食品调味品
薤白营养丰富,嫩叶及鳞茎可炒食,因其皮软肉糯、脆嫩无渣、香气浓郁等特点,薤白也被制作为一系列调味品,如风味酱、蒜粉、蒜泥等。
养颜美容
薤白花是簇生的一朵朵,颜色鲜艳美观,也是可以食用的。薤白花具有宽胸顺气、通阳散结、祛瘀的功效,长期当茶饮,对女性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另外还可以采摘薤白花酿酒,这对于女性月经不调以及脸上暗黄都能改善。
制成保健品
以薤白汁液与红枣、山楂混合制作保健饮料,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开发的养心脑功能饮料,长期饮用具有活血通脉、益气养心的功效。
制成饲料
以薤白为原料开发的猪饲料和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饲料添加剂。
制成食品添加剂
薤白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将薤白制成食品防腐剂(即为天然防腐剂原料)加入或喷淋到食品表面,能起到良好的防腐保鲜作用,其优点在于安全和可食。
工业与农业应用
利用其抑菌活性,开发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减量复配,期望通过协同效应,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和农残风险;或多种植物提取物的复配,目的是拓宽抗菌谱(针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多种真菌),并增强抑菌效果,开发出高效广谱的植物源杀菌防腐剂。
功效与配伍应用
功效作用
中医认为,薤白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主治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与其他药物配伍有增强功效作用。
配伍应用
1.薤白配黄柏
薤白辛散通降,擅长通阳化滞,上开胸痹,下泄大肠气滞。黄柏苦寒降泄,清热燥湿,且擅长泻肾火、清下焦湿热。两药合用则辛开苦降,寒温并用,具有清热通阳,理气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热疫毒导致的泻痢、感觉排便不尽、肛门重坠等症状。
2.薤白配瓜蒌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瓜蒌则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两药合用,可以一通一降,通阳行气,清肺化痰,散结止痛,适用于治疗胸痛胸闷,气短咳喘,疼痛间歇发作等症状。
3.薤白配枳实
薤白与枳实的组合,可以增强通阳消痞、破气导滞、化痰除浊的功效。这种配伍适用于治疗胸痹(胸闷疼痛),咳吐涎沫,腹痛闷胀,大便排出不爽或腹泻时有肛门重坠感等症状。
4.薤白配半夏
薤白、半夏均为辛温药物,都入肺、胃、大肠经。薤白能理气宽胸,温中通阳;半夏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和胃止呕,两者合用具有化痰散结,理气止痛的效果。适用于治疗胸闷疼痛、心痛牵扯背痛,气喘急促等症。
5.薤白配大腹皮
薤白味苦辛、性温,具有通阳散结,行气止痛的功能;大腹皮味辛、性微温,有行气导滞,利水消肿的功能。两药合用可以增强行气导滞的作用,用于治疗胃肠气滞引起的脘腹闷满胀痛,腹泻时排出不畅、有肛门重坠感的症状。
6. 薤白配伍丹参
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止痛的功能,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作用,二者配伍可以增强其活血化瘀止痛作用。适合于治疗胸痛,疼痛部位固定,舌暗有瘀斑,脉涩等属痰瘀、血瘀互结型胸痹患者。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薤白苷A、D、E、F,异菝葜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乳糖苷,胡萝卜苷,腺苷(adenoaine),β-谷甾醇,21-甲基二十三(烷)酸,琥珀酸,前列腺素A1及B1等。又含具特异臭气的挥发油,内有19种含硫化合物。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薤白不同稀释度水浸提物的抑菌率,随着浸提液稀释倍数的增加抑菌能力逐渐减弱;抑菌能力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从藠头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对酿酒酵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黄曲霉、红曲霉、青霉、灰黄链霉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降糖作用
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减肥作用可能与提升内脏脂肪细胞总脂酶活性、上调过氧化物酶体扩散激活受体γ2的表达有关,此外能促进肌肉的能量代谢,具有潜在保护心血管作用。
3.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薤白能使内皮损伤相关的关键蛋白:环氧合酶(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含量降低,并使二者相互作用减弱,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的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
能抑制血小板合成TXA2,抑制血小板聚集,有良好的防治血栓性血管疾病的功效,薤白醇提物是一种防治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良药。
5.降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薤白提取物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接受自由基,从而减少LPO的产生。对血清总脂,B-脂蛋白和总胆固醇都有较明显的降低作用。
6.抗肿瘤作用
薤白的乙醇提取物对促癌物(TPA)所致HELA细胞磷脂合成有抑制作用,薤白及含有薤白的制剂同样具有抗癌作用。
7.抗氧化作用
赤薤的红色可能源于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其外用生肌效果或与抗菌、促进创面愈合有关,但现代临床较少区分使用。薤白乙醚提取物及其原汁具有清除.OH作用,并能保护DNA的氧化损伤,作用强度与浓度存在正比关系。
8.其他作用
薤白水提取物具有抗抑郁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神经再生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有关。薤白对肠䊀连有较强的预防作用,同时发现薤白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慢性炎症,进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达到平喘作用。
民间验方
关于薤白,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现选取几个常用的偏方,临床运用均有效:
1. 治疗胸痹心痛
薤白10克,瓜蒌仁10克,半夏5克,水煎去渣,黄酒冲服,每日2次。
2.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薤白、三棱各 10g,赤芍 30g,川芎 15g,红花 10g,延胡索 10g,降香 10g。急性发作时每日1-2剂,水煎服。
3. 治疗胁间神经痛
薤白、瓜蒌、郁金、桃仁各 10g,丝瓜络 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 治疗肺气喘急
用薤白适量研汁饮之。
5. 治妊娠胎动,腹内冷痛
薤白30克,当归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 治扭伤肿痛
鲜薤白和红酒糟适量,捣烂敷患处。
7. 治疗头痛、牙痛
鲜薤白、红糖各15克,捣烂敷足掌心。
8. 治疗虫咬、湿疹
薤白50克,捣成汁,涂于患处解毒。
9. 治疗灸疮肿痛
薤白(切)50克,猪脂50克。以苦酒浸经宿,微火煎三沸,去滓,敷上灸疮上。
10. 治赤白痢疾
薤头60克,糯米60克,煮稀饭食。
使用注意
古代记载
1.《食疗本草》:发热病人不宜多食。
2.《本草汇言》:阴虚发热病不宜食。
3.《本草从新》:滑利之品,无滞勿用。
4.《大明本草》记载:不行与牛肉同食,令人作癥瘕。
5.《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热,忌与韭同。
现代使用注意
1.气虚者慎服。
2.无滞者、胃弱纳呆及不耐蒜味者不宜使用。
3.久服对胃黏膜有刺激性,易发噫气,用时应注意。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曾秋明 梁奇 梅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