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时光荏苒,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即将来临。此时,天气逐渐转寒,霜降开始,万物在寒气的侵袭下渐显萧瑟。在您增添衣物以御寒的同时,或许未曾留意,中药材也正迎来一年中最为关键的采收季节。中医讲究“天人相应”,认为药材的采收必须顺应自然节律,方能获得其最佳药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入霜降时节的中药世界,探寻其中所蕴含的古老智慧。
为何霜降是采收中药的“黄金时节”?
民间素有“霜打药材味道好”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进入深秋,气候由凉转寒。为了抵御严寒,许多植物的生长重心从地上的茎叶转移到地下的根茎。它们将春生、夏长的全部精华物质(如淀粉、糖分、生物碱、苷类等有效成分)牢牢地储存在根部。
此时采收的根茎类药材,质地坚实,精华内敛,药性充沛。此外,霜降后空气中的湿度降低,秋风送爽。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采收的药材,水分含量相对较少,不仅更容易干燥、加工,也能有效避免在储存过程中因霉变、虫蛀而导致的药效流失,保证了药材的品质。
因此,霜降时节采收的药材,可谓是集一年之精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厚礼。
霜降时节主要采收的中药及其功效
山药——“平补脾肺肾的食疗佳品”
霜降前后,山药的茎叶逐渐枯萎,地下块茎停止生长,内部营养物质积累达到峰值。此时采挖的山药,肉质肥厚,粉性充足,断面洁白,药效最为显著。
功效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其药性平和,不偏寒热,堪称“平补”之典范。
适用
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肺虚咳嗽、肾虚腰酸以及糖尿病患者而言,山药无疑是极佳的药食两用佳品。可蒸食、煮粥、炖汤,如经典的“山药排骨汤”。
使用需注意
因其有收敛之性,对于大便燥结、体内有实邪者应慎用。
牛膝——“通经活络、强健腰膝的良药”
牛膝的药用部位为其根部,通常在霜降之后,茎叶枯萎时进行采挖。此时,牛膝的根条粗壮、质地柔韧,且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功效
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及引血下行等功效。尤其在治疗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方面表现突出,是中医骨伤科和内科的常用药物。
适用
此外,牛膝还能有效引导上冲的火气及血热下行,适用于治疗牙痛、口舌生疮、高血压等“上热”症状。
使用需注意
然而,由于其具有活血、下行的作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应忌用。
地黄——“滋阴养血的补肾良药”
地黄在秋季采收,以霜降后采挖为最佳时机。此时其根块饱满,内部汁液浓稠,滋阴养血的功效最为显著。新鲜采收的地黄称为“鲜地黄”,经过烘焙处理后则为“生地黄”。
功效
鲜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等症状。
生地黄则兼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是治疗温病热入营血、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口渴等症的核心药物。
使用需注意
然而,地黄性质滋腻,容易影响消化功能,因此脾胃虚弱、腹胀便溏者不宜单独大量使用。
桑叶——“风霜淬炼的清润良药”
桑叶的采收有着特别的讲究,被称为“霜桑叶”或“冬桑叶”,专指经霜后采摘的桑叶。古人认为,经过霜打的桑叶,其寒凉之性更为纯粹,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也更为显著。
功效
桑叶具备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状。
适用
现代研究亦发现,桑叶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最简单的使用方法是将桑叶泡水代茶饮,尤其适合秋季干燥咳嗽及长期用眼的人群。
使用需注意
需特别注意的是,风寒感冒(表现为怕冷、流清涕)的患者不宜使用。
总结
霜降,不仅是一个指导农事和生活的节气,更是中医药文化中“顺时养生、顺时用药”思想的生动体现。这一棵棵、一片片在特定时节采收的草药,承载着自然的节律与生命的能量。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让大家对这些看似普通却内涵丰富的中药有更深入地了解,进而在未来的健康养护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作者:东莞市大朗医院 陈光
审稿专家:东莞市大朗医院 主任药师 周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