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女性健康的 “贴心护卫”——益母草

发布日期:2025-10-22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中山市阜沙医院 江康胜

在中医药的百草园中,益母草宛如一位温婉而坚毅的守护者,数千年来,为女性的健康保驾护航,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备受青睐。

植物形态与生长环境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它植株直立,茎呈方形,有明显的棱线,表面被柔毛覆盖,宛如披了一层细密的绒毛衣裳。叶片轮廓变化多样,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上部叶渐变为披针形,边缘具缺刻或锯齿,绿得生机勃勃。花期时,轮伞花序腋生,花呈淡紫色至紫红色,小巧玲珑却簇拥成簇,为田野增添一抹淡雅色彩。果期则结出褐色三棱状小坚果。益母草适应性较强,常见于田埂、溪边、路旁等潮湿向阳之地,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无论南方的温润水乡,还是北方的广袤平原,都有它扎根生长的踪迹。

性味与归经

其性味辛、苦,微寒。辛能行散,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苦能泄降,助于清除瘀血、热邪;微寒之性又能凉血清热,使热邪不致灼伤血络。归肝、心包、膀胱经,肝经与女子经血密切相关,主疏泄、藏血,益母草入肝经,精准调节女性月经周期、血量;心包经代心行事,可助心行血,推动血液周身运行,为瘀血消散提供动力;归膀胱经则体现其利水消肿功效,助体内水液代谢,从小便而出。

功效主治

活血调经

这是益母草的 “看家本领”。对于女性因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它功效卓著。无论是月经量少、色黯有块,经期腹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还是月经周期紊乱、闭经不行,益母草都能像一位巧手匠人,疏通胞宫瘀血,让经血顺畅排出,恢复月经正常节律。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月经异常等,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养血活血药物,协同增效。

利水消肿

女性孕期或产后,身体水液代谢易失调,出现水肿。益母草能大展拳脚,助肾阳化气行水,通利膀胱,使多余水分从小便排出体外,减轻肢体浮肿。产后气血亏虚伴水肿者,用之既能利水消肿,又兼顾产后多瘀特点,促进恶露排出、子宫复旧,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对于慢性肾炎等疾病引起的水肿,只要辨证属瘀血阻滞、水湿内停,益母草配合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也能助患者缓解肿胀不适。

清热解毒

当女性因湿热蕴结下焦,出现白带量多、色黄质稠、阴痒等妇科炎症症状,或产后恶露不绝、伴发热腹痛、恶露臭秽,提示有热毒内扰时,益母草发挥其清热解毒之力,清除下焦湿热、热毒,配合黄柏、蒲公英等清热燥湿、解毒药,能有效缓解症状,助力女性生殖系统恢复健康内环境。

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科学研究为益母草的功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含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等多种生物碱,以及黄酮类、二萜类等成分。

益母草碱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能促进子宫收缩,这为其用于产后促进恶露排出、子宫复旧找到了精准靶点;

水苏碱等成分则参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瘀血状态,从微观层面阐释了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机制。

在临床上,益母草不仅是传统中药汤剂的常客,还被制成益母草膏、益母草颗粒等多种剂型,方便女性日常调理或居家备用,应对经期、产后常见健康困扰。

使用注意

益母草虽为女性良药,但使用时不可大意。孕妇禁用,因其活血作用强,易引发胎动不安甚至流产风险。非瘀血阻滞的月经量多、崩漏患者也不宜使用,以免加重出血。体质虚寒、四肢不温,平素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者,如需使用,应配伍温经散寒、养血固冲药物,并在医生严密指导下谨慎用药,精准把握剂量与疗程,方能让益母草安全有效地发挥其独特魅力,守护女性一生健康。


作者/编辑:中山市阜沙医院 江康胜

审稿专家:中山市阜沙医院 副主任药师 刘南凯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