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品信息科 副主任药师 郑绮姗

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以粒大、油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
【配伍应用】
荜澄茄配香附
荜澄茄味辛性温,能散寒行气止痛;香附主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味苦疏泄,善于散肝气之郁结,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二药配伍用,既增强散寒之力,又增加行气之功,并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用以治疗寒疝腹痛。
荜澄茄配茯苓
荜澄茄味辛性温,长于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二药相伍,寓温阳于利水之中,温阳化气而行水,且茯苓可防荜澄茄辛热太过之弊,互制其短,而展其长,达温阳、行气、利水三效并举。适用于下焦虚寒,小便不利。
荜澄茄配益智仁
荜澄茄长于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益智仁善于温肾助阳,固精缩尿。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散寒,固精缩尿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郁滞,尿液浑浊等。
【鉴别应用】
荜澄茄与荜茇
二者均为温热之品,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疗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等。

荜澄茄

荜茇
但荜澄茄味辛性温,入肾、膀胱经,能温暖下元,既能治疗寒疝腹痛,又可治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或寒湿郁滞之小便浑浊。
荜茇取其温中止痛之功,可将其研末,填塞龋齿孔中,治疗龋齿疼痛。
【药理毒理】
本品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镇痛、镇静、利胆、抗胆结石等药理作用。
【方剂举隅】
中满分消汤(《兰室秘藏》)
药物组成:荜澄茄、川乌、泽泻、黄连、人参、青皮、当归、生姜、麻黄、柴胡、干姜、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升麻、黄芪、吴茱萸、厚朴、草豆蔻、黄柏。
功能与主治:温中燥湿,行气除满。适用于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燥,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燥寒沉厥,奔豚不收。
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
药物组成:荜澄茄、金铃子、砂仁、木香。
功能与主治:行气,调血,止痛。适用于疝气作痛,脚冷唇干,额上多汗,阴囊偏大。
鸡舌香散(《普济方》)
药物组成:荜澄茄、鸡舌香、鹿茸、阳起石、天雄、木香、白龙骨、钟乳粉、附子。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行气散寒。适用于脾脏虚冷,泻痢不止。
桂丁定痛散(《医醇騰义》)
药物组成:荜澄茄、肉桂、丁香、磁石。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夏秋季节因过度饮冷所致的心腹冷痛。
感应丸(《三因方》)
药物组成:荜澄茄、百草霜、杏仁、木香、丁香、炮姜、肉豆蔻仁、巴豆、三棱。
功能与主治:温中消积。适用于寒积内阻,不能运化,心下坚满,两胁膨胀,心腹疼痛,噫宿腐气及霍乱吐泻,久利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
【成药例证】
荜铃胃痛颗粒

药物组成:荜澄茄、川楝子、醋延胡索、醋香附、佛手、香橼、酒大黄、黄连、吴茱萸、海螵蛸、煅瓦楞子。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慢性胃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气管炎橡胶膏

药物组成:荜澄茄、白芥子、生天南星、生草乌、紫苏子、白附子、赤芍、乌药、白芷、桂枝、罂粟壳、皂荚、冰片、樟脑、薄荷脑、松节油、水杨酸甲酯。
功能与主治:温肺化痰,平喘止咳。用于受寒引起的气管炎,并有预防气管炎的作用。
参茸黑锡丸
药物组成:鹿茸、附子(制)、肉桂、红参、胡芦巴、益智仁(盐炒)、阳起石(煅)、补骨脂(盐炒)、黑锡、硫黄(制)、荜澄茄、丁香、小茴香(盐炒)、肉豆蔻(制霜)、木香、沉香、橘红、半夏(制)、赭石(煅)、川楝子。
功能与主治:回阳固脱,坠痰定喘。用于肾阳亏虚,痰浊壅肺所致的痰壅气喘,四肢厥冷,大汗不止,猝然昏倒,腹中冷痛。
【用法与用量】
1-3g。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刘锐锋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品信息科 副主任药师 郑绮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