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泡制的“民间药酒”
6月18日,浙江57岁的赵大叔就因饮用了一瓶用含乌头碱的草乌泡制的“民间药酒”,险些丧命。
这种药酒在民间被认为有祛风除湿、止痛功效,但乌头碱毒性极大,口服2~4mg就可能致命。
赵大叔饮用后出现口唇四肢麻木、抽搐、心悸胸闷等症状,经医院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
这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自制药酒存在风险,尤其是含乌头碱的药材,切勿随意饮用。
草乌是毛茛科乌头属
毒性最强的药用植物之一
其生品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毒性强度是炮制品的200~2000倍,乙醇浸泡更是毒性“放大器”。
靶器官损伤机制
心脏毒性:乌头碱结合心肌细胞钠通道→延迟关闭→持续去极化→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肌细胞溶解坏死伴广泛肌纤维断裂
神经毒性:阻断感觉神经电压门控钠通道→进行性麻木→呼吸肌麻痹
肝损伤:CYP450酶代谢产生自由基→肝细胞脂质过氧化→转氨酶升高
药学警示
草乌生品含乌头碱0.3%~0.5%(《中国药典》2020版),泡酒50g生草乌即可析出15~25mg乌头碱——达致死量的7~12倍。
民间误用的药学根源
误区1
“麻痹=止痛”:乌头碱可阻断痛觉神经传导,短暂缓解疼痛被误认为“有效”,实则掩盖疾病进展。
误区2
“久泡减毒”:乙醇无法水解双酯键,反而浓缩毒素(随时间延长溶出量增加)。
误区3
“外用安全”:破损皮肤吸收率高达60%,外擦仍可致全身中毒。
规范使用草乌的药学原则
1.仅允许使用炮制品(蒸煮或甘草制)
2.日用量≤3g(《中国药典》2020版)
3.配伍禁忌:禁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十八反)
中毒急救的药学路径
清除毒物
洗胃、导泻、灌肠、大量饮水、口服活性炭、输液等处理,加速毒物的排泄。
西药对症治疗
可选用阿托品治疗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至心跳及瞳孔恢复正常;利多卡因治疗异位心率失常;呼吸抑制或麻痹患者,可做人工呼吸或给氧,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
中药治疗
可选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草乌是“毒-药双刃剑”,其治疗价值需通过规范炮制、精准剂量、医学监护来实现。
将健康寄托于自泡药酒,实则是以生命为赌注的冒险。
风湿病的本质是慢性免疫紊乱,需长期规范用药控制进展。疼痛是身体的警报,而非偏方的商机,科学诊疗才是抵御病痛的真正盾牌。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王凯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 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