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藏在老槐树里的“止血高手”——槐角

发布日期:2025-08-3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 高珊



图片

在路边或庭院常见的槐树上,垂挂着一串串翠绿的荚果。这不起眼的果实,却是中药宝库中的一味良药——槐角。它又名槐实、槐子、槐豆、天豆、槐连豆,是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采收后经炮制入药,至今已有千年应用历史。


性状特征

本品呈连珠状,长1-6cm,直径0.6-1c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皱缩而粗糙,背缝线一侧呈黄色。质柔润、干燥,易在收缩处折断,断面黄绿色,有粘性。种子1-6粒,肾形,长约8毫米,表面光滑,棕黑色,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黄绿色。果肉气微,味苦,种子嚼之有豆腥气。以角长、饱满、色黄绿、质柔润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效用分析】

槐角苦寒,能入血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出血诸证。因其性沉降,主入大肠,善走下焦,偏清肠热,故对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较为常用。又因其质地滋润,兼能润肠,故上述诸证兼有热结便秘者尤宜。

槐角苦寒沉降,主入肝经,长于清泄肝胆之火,故凡头痛、眩晕、目赤等属肝家血热者用之最宜。


【现代药理】

槐角具有止血、抗炎、抗溃疡等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或嫩角捣汁。

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掺或油调敷。


【配伍应用】

1.槐角配地榆  二者同为苦微寒之品,主沉降,走下焦,入大肠,均能凉血止血。两药配伍,凉血止血作用增强,适用于血热安行之出血诸证,尤宜于痔血、便血等下部出血证。

2.槐角配大黄 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兼能润肠;大黄泻火凉血,祛瘀生新,导滞通便。两药配伍,凉血止血,泻热通便作用增强,适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兼有便秘者。


【本草摘要】


  1. 《滇南本草》“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泻痢疾。”

  2. 《本草汇言》“槐实,凉大肠,润肝燥之药也。”


鉴别应用


生槐角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力胜,多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蜜槐角  苦寒之性减弱,清热凉血之力不及生品,兼能润肠,尤宜于便血、痔血兼有便秘者。




槐角炭  寒性大减,具有涩性,长于收敛止血,多用于便血、痔血较急者。


成药例证

地榆槐角丸

药物组成:地榆、槐角、槐花、黄芩、大黄、当归、地黄、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

功能与主治:疏风凉血,泻热润燥。用于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脏连丸

药物组成:黄连、黄芩、槐角、槐花、地榆炭、地

黄、赤芍、荆芥穗、当归、阿胶。

功能与主治:清肠止血。用于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疮肿痛。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