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中药安全使用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发布日期:2021-06-09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邱树荣、朱婧、梅全喜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近时弘治、正德间,因杨梅疮盛行,率用轻粉药取效,毒留筋骨,溃烂终身,至人用此,遂为要药。…近有好淫之人,多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荚、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土茯苓“释名”“集解”“发明”。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土茯苓草本图

土茯苓的故事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介绍了一个用土茯苓充饥的故事:

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洪灾或是干旱总是无能为力,为摆脱这种困境,大禹便决定治水。传说在大禹治水时期,所遇困难重重,庄稼五谷皆被水淹,缺衣少食。于是大禹一边忍饥挨饿,一边治理洪灾,相传大禹三年以来,三次经过家门口而不进,足以显示其治水的决心。然而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有一天大禹走到山间巡查灾情,所带粮食都吃完了,觉得饥饿难耐。凭借当时特有的生活经验,随手挖了一种根,觉得没什么毒性就吃了几口,味道还不错,吃饱就赶路去了。由于采挖得比较多,吃不完的留在山上,因此得名禹余粮,也就是大禹遗留下的粮食。

李时珍还介绍了土茯苓治疗杨梅疮(梅毒)的故事。李时珍指出,杨梅疮在古代医籍中没有记载,是近时起源于岭南地区,后传到内地各地的。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杨梅疮流行,用轻粉等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时不时会复发,而且对人体的毒性也很大,使患者出现肢体拘挛、痈漏,全身溃烂,甚至残废,后来有人发现了土茯苓有效,并广泛应用,逐渐土茯苓成为治疗杨梅疮的要药。它的发现也是因一个好色之人,得了杨梅疮(梅毒),多方治疗无效,自己便隐居在山野间以度残年,喝着山间泉水,采食野果,生吃土茯苓,几个月后,病居然好了,领悟到土茯苓具有治疗梅毒的功效。自此后他戒除恶习,潜心学医,把这个治疗方法传给世人,后来成为当地的名医,救济世人。由此可见,土茯苓治疗梅毒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土茯苓植物图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徐永福拍摄)

土茯苓得名


土茯苓,又称刺猪苓、过山龙、仙余粮等。关于土茯苓的品种及来源古有记载,梁代陶弘景云:“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时珍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茎有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菝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所述皆为今天之药用土茯苓。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状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土茯苓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其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土茯苓分布广泛,喜欢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现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此外福建、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亦产。

土茯苓除了善治梅毒外,还有多种功效和应用,《本草纲目》载:“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本草正义》载:“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生草药性备要》提到:“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土茯苓甘淡性平且无毒,廉价而高效,不仅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要药,还是一种可以食用的传统药材,民间用它煲汤治疗多种疾患,疗效显著。今天,土茯苓已成为岭南地区酒家食肆最常用的药膳汤料,常见的有土茯苓煲猪踭汤、土茯苓绿豆老鸭汤、土茯苓薏米瘦肉汤和土茯苓煲老龟汤,主要功效是清热祛湿解毒,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土茯苓煲龟汤,已经成为广东地区一般餐馆的每天必备的例汤了!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土茯苓药材图

说起土茯苓,很多人可能认为它是茯苓代用品,是功效相近的药物,其实它们虽然只差一个字,它们的来源、外观性状、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却相差甚远。

茯苓与土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一种真菌类中药,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外皮薄且粗糙,呈褐色,有皱缩纹理。茯苓入药又分为茯苓个、茯苓块、茯苓片和茯苓皮。茯苓闻起来没有味道,嚼起来比较粘牙。口感稍涩。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经,具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利水除湿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脾虚、大便溏稀、水肿尿少以及心神不宁、失眠、湿热造成的痰多咳嗽等。茯苓还具有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通透度、增强心脏功能以及改善胃溃疡的作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服用。

土茯苓是一种植物类中药,它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状茎,多为弯曲不直的扁圆柱形,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其成品饮片通常为薄片状,一般呈白色或淡红棕色,用水浸润后摸起来手感比较光滑。土茯苓味甘、偏苦,性平,入肝经和胃经,具有清热祛湿抑菌止痒等作用,尤其对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湿疹等皮肤疾病以及梅毒等有非常好的效果。土茯苓还具有较强免疫作用,常用于口腔免疫病以及阴部溃疡等,同时它也对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二者应该注意区分使用。


药理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效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长期的临床应用表明:

① 土茯苓祛风除湿,适用于风寒湿邪之蕴郁而化热或寒热夹杂之痹证,如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多种结缔组织疾病;

② 土茯苓有解毒除湿、活血化瘀的功能同时可以抑制毒邪,因而可以缓解慢性盆腔炎中组织粘连,局部循环障碍,故妇科炎症常用该药;

③ 土茯苓可健脾益津,行卫气而祛肌肤之湿,所以也是皮肤科常用药;

④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原因多多,土茯苓可治头痛,土茯苓配以天麻、川芎等药有镇痛、镇静及调节脑血管的不稳定性,促进脑血管弹性和脑血流供应平衡的作用,故头痛也常用该药。

临床上常应用土茯苓治疗妇科疾病、关节炎、皮肤病、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疾病,具有显著效果,且土茯苓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药食俱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土茯苓药材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现代研究表明,土茯苓根状茎含黄酮类成分,甾体类,此还含有机酸和挥发油等成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土茯苓中落新妇苷与机体发生一系列的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过度炎症反应。静注落新妇苷能明显对抗尿酸钠所致大鼠痛风性关节炎。

2、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 对脑缺血和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能增加再灌注后冠脉流量,减少冠脉血管阻力,促进心脏收缩幅度的恢复,减轻心脏水肿的作用;

② β-受体阻滞样作用:能预防静注肾上腺引起的兔心律失常,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可能有β-受体阻滞样作用;

③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作用:土茯苓提取物(主含甾体皂苷成分)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能够溶解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纤维细胞及泡沫细胞,使已形成的硬化斑块减轻或消退。

3、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土茯苓中的杂多糖组分SGRP1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有显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

4、抗肿瘤作用:研究显示土茯苓能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和BGC823细胞的增殖,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土茯苓有一定防治肿瘤作用。

5、保肝及抗糖尿病作用:主要体现在土茯苓的提取物可缓解棉酚中毒所致的肝脏病理损伤以及土茯苓提取物对内皮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病理过程。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土茯苓药材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民间偏方


关于土茯苓,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选取几个常用的偏方,临床运用均有疗效。如:


1、治疗梅毒及隐性梅毒

土茯苓每天250g,水煎分三次,餐前半小时温服,20天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血清试验阴性,治愈率90%。


2、治疗血淋

土茯苓、茶树根各15g。水煎服,白糖为引。


3、治疗风湿骨痛、疮疡肿毒

土茯苓300g,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


4、治疗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

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好醋调糊敷患处。


5、治疗瘰疬溃烂

土茯苓,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加入米中煮粥食之,须多食为妙。


6、治疗皮炎

土茯苓60~90g。水煎,当茶饮。


7、治疗妇人红崩、白带

土茯苓60g,加水慢火炖,取汤液治红崩用红砂糖调服,治白带用白砂糖调服。


8、治疗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

土茯苓9g,野棉花根9g。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


9、治疗寻常疣

土茯苓50g,生地黄30g,苦参15g,红紫草15g,黄芩12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4次口服。


10、治疗尖锐湿疣

采用手术切去疣体,用5%的高锰酸钾液棉球或纱布压迫创面,注意保护正常皮肤粘膜,30至60分钟后除去棉球纱布,面积大者可用湿润烧伤膏外敷,同时内服土茯苓煎剂,每日100g,水煎,当茶饮,20天一个疗程。


11、防治麻疹

预防用100%土茯苓水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毫升,3~6岁50~60毫升,分3次服,连服3日。


12、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土茯苓60g,水煎服,每日1剂。病情较重而体质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00g。若高热、症重者可适当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


13、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每日用土茯苓100g,水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日为1疗程。


14、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土茯苓60g,萆薢45g,威灵仙、薏苡仁各30g,泽兰、泽泻各20g,当归、白芍、黄柏、虎杖、牛膝各15g,桃仁、红花、苍术、山慈姑各12g,僵蚕、土鳖虫、乌梢蛇各10g,蜈蚣2条,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治疗一至二周症状可逐渐缓解,加减治疗数月后可以不再复发。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土茯苓药材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使用注意

肝肾阴亏者慎服;服用时忌同时饮茶。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欢迎大家底部留言,说说看完中药故事的启发。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