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后,气温持续走低,空气也变得干燥,因发烧、咳嗽、浑身酸痛来咨询用药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
没错,流感高发的季节已经悄然而至。
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如何在小雪节气后科学地应对流感,避免用药误区。
为何“小雪”后流感病毒如此猖狂?
这并非巧合,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1.病毒生存环境有利
低温、干燥的空气环境,非常有利于流感病毒的存活和传播。研究表明,病毒在寒冷干燥的空气中能存活更长时间,从而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感染机会。
2.人体抵抗力下降
寒冷天气下,人体呼吸道黏膜的血管会收缩,导致局部免疫功能减弱,病毒更易侵入。此外,季节转换时人体免疫力容易出现波动,若此时保暖不足或休息不佳,更会削弱机体的整体防御能力。
3.传播条件增强
随着气温降低,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往往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畅,这为病毒在人群之间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所以,“小雪”就像一个信号,提醒我们是时候把预防流感提上日程了。
流感和普通感冒,用药大不同!
很多人会把流感和感冒混为一谈,这是非常危险的。它们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症状和严重程度截然不同,用药策略也完全不同。
特征 | 普通感冒 | 流行性感冒(流感) |
致病元凶 | 多种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 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H3N2、H1N1和乙型病毒) |
起病速度 | 较慢,循序渐进 | 迅猛,突然高热、全身症状重 |
典型症状 | 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为主 | 高烧(39-40℃)、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
用药核心 | 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 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 |
药师重点提醒
1.感冒药不治流感
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XX克”、“XX感冒灵”等),主要成分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减充血剂(伪麻黄碱),它们只能缓解鼻塞、流涕、发烧等症状,并不能杀死流感病毒。
2.抗流感,要抓时机
针对流感,有专门的处方类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
它们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有一个“黄金48小时”窗口期,即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因此,一旦怀疑是流感,应尽早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后开具处方,切勿自行购买使用。
家庭常备药清单与注意事项
在流感季,家中可以适当备一些药,以备不时之需。但请务必记住以下原则:对症备药,谨慎使用,儿童用药需遵医嘱。
抗病毒药物(处方药)
奥司他韦:最常用的口服抗流感病毒药,需连续服用5天。
玛巴洛沙韦:新一代抗病毒药,全程只需口服一次,方便但价格较高。
药师提醒
这两者均为处方药! 必须由医生诊断后开具,不可自行备药或预防性使用。滥用可能导致病毒耐药。
对症治疗药物(非处方药)
解热镇痛药
用于缓解发烧、头痛、肌肉酸痛。
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刺激小,是首选之一。
布洛芬:退烧镇痛效果好,但胃肠道不适者需注意。
药师提醒
严禁将这两种药同时使用,以免造成肝损伤。请选择一种,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间隔时间(如4-6小时一次)和剂量服用。
缓解鼻塞、流涕药
生理性海水鼻喷雾:安全物理方式,湿润鼻腔,冲洗病毒。
伪麻黄碱(常见于复方感冒药中):可收缩血管,缓解鼻塞。
缓解咳嗽、咳痰药
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适用于有痰不易咳出的情况,能帮助稀释痰液。
家庭小药箱核心注意事项:
1.不滥用抗生素
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等)对病毒无效,只有在合并细菌感染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不叠加用药
仔细查看药品成分,很多复方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与单一成分的退烧药同服,导致药物过量。
3.儿童用药需精准
务必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如滴剂、混悬液),并按体重计算剂量,切忌将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
4.特殊人群谨慎
孕妇、哺乳期妈妈、有慢性基础病(如肝肾功能不全、胃溃疡)的患者,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结
小雪防流感,预防大于治疗。
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防护盾。
一旦中招,要学会区分感冒与流感,及时就医是正确用药的第一步。
科学用药,才能让我们安全、平稳地度过这个流感季。
作者: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药学部 蔡钙强
审稿专家: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李健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