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减肥方,真能“躺瘦”?
听说古人减肥不靠健身房,只靠一碗黑乎乎的汤药?
防风通圣散和五苓散,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像武侠片里的“神秘秘籍”,但它们其实是中医界的千年“减肥顶流”。

不过,先别急着下单——“是药三分毒,乱喝三分虎”,今天咱们就来科学拆解,这些古方到底能不能让你“边吃边瘦”!
配方黑科技:麻黄+大黄+连翘+石膏等17味药,堪称古代版“代谢全家桶”。
科学原理
发汗促代谢:麻黄扩张毛孔,加速散热(相当于给身体开空调)。
通便清库存:大黄刺激肠道蠕动(温馨提示:厕所距离不能超过10米)。
抗炎降内火:石膏、连翘对付现代人的“熬夜上火肥”(比如压力大、吃炸鸡后的爆痘体质)。
最新发现
实验研究表明,防风通圣散可能通过富集有益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抑制促炎菌群,并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从而改善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
友情提示
此方专治“实热型肥胖”(症状:脸红脖子粗、便秘口臭、一动就出汗)。
虚寒体质慎用!否则可能上演“一边拉肚子一边手脚冰凉”的悲剧。
配方玄机: 茯苓+猪苓+白术+泽泻,主打一个“水利工程师联盟”。
科学原理
利尿排水肿:猪苓、泽泻抑制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俗称“人工洒水车”)。
健脾控食欲:白术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从源头减少“喝凉水都胖”的惨案。
调节水通道蛋白:实验研究表明,五苓散可通过调节结肠和肾脏的水通道蛋白表达,改善水液代谢紊乱。
适合人群
“痰湿型水胖子”(症状:舌苔厚腻、肚子松软如注水猪肉、下雨天浑身沉重)。
危险操作
千万别和利尿类西药(比如呋塞米)混用,否则可能让电解质集体“离家出走”!
中医减肥方的精髓就四个字——看人下药!
举例
防风通圣散:适合天天火锅奶茶、熬夜加班的“暴躁肥宅”(实热体质)。
五苓散:适合喝水都长膘、夏天黏糊糊的“人间湿气包”(痰湿体质)。
作死行为大赏
阳虚怕冷的老王,喝防风通圣散减肥 → 结果腹泻到怀疑人生。
阴虚火旺的小美,狂灌五苓散排水 → 成功收获“沙漠干皮+便秘大礼包”。
这些古方看似温和,但乱搭配可能秒变“生化武器”:
1、防风通圣散 + 咖啡
麻黄和咖啡因双重兴奋剂,小心心跳表演“重金属摇滚”。
2、五苓散 + 西瓜
利尿效果叠加,膀胱表示“压力山大”。
3、自作主张加泻药(比如番泻叶)
轻则肠道变懒,重则黑肠病警告!

1疗程限制
防风通圣散连喝别超3个月,否则肠道可能退化成“树懒模式”。
2、体质检测
舌苔厚不厚?怕冷还是怕热?先搞清体质再嗑药(推荐找中医师开个“体质CT”)。
3、中西药防火墙
吃降压药/降糖药的朋友,请主动向中医师“交代病史”!
4、彩蛋
古人减肥冷知识
唐朝妹子喝“桃花减肥茶”(其实是通便到虚脱的脱水效果)。
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建议胖人“常拍打带脉”(现代科学:确实能刺激内脏脂肪分解)。
老祖宗的智慧值得点赞,但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想靠古方减肥?
记住三句话
对症是仙丹,乱吃变毒药
体质先摸清,医嘱不能少
防风通圣散
组方(《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麻黄、防风、荆芥、薄荷(解表发汗) + 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 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火) + 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 白术、甘草、桔梗(健脾调中)。
功效:汗、下、清、补四法合一,主治外感风邪、内有积热的“表里俱实证”。
五苓散
组方(《伤寒论》): 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 + 白术(健脾燥湿) + 桂枝(温阳化气)。
功效:“治水三叉戟”:恢复人体水液代谢的“蒸发-降水-排水”循环。
方剂 | 中医病机 | 对应西医机制 |
防风通圣散 | 痰热壅滞,表里俱实 | 抑制NF-κB炎症通路,调节肠道菌群 |
五苓散 | 脾失运化,水湿内停 | 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注:具体用药需结合体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文仅作参考)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王若伦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杜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