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药学门诊坐诊时,一位30岁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王某前来咨询:
“您好,我患糖尿病1年多了,目前在打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血糖控制还可以,但就是我注射过胰岛素的部位很容易鼓包,其实平时也有在换着地方注射,但也还是会出现凸起的小硬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个小硬结对健康有没有影响?会不会影响注射胰岛素药效?
再这样下去以后会不会没有地方可以打胰岛素了。”
患者连续问了一连串的问题,看得出来患者对打胰岛素出现“鼓包”这个问题确实很困扰。


经询问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整个使用过程,查阅相关内容的文献和指南,发现患者说的这个“鼓包”,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其发生主要与注射方法有关,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最后通过帮助患者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向患者详细地指导正确的注射方法,解除了患者的担忧。
想必广大糖友们也会碰到同样的困扰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和治疗?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下“皮下脂肪增生”
胰岛素注射部位发生的皮下脂肪增生,它是一种与胰岛素注射有关的局部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
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注射至皮下组织的胰岛素作用于局部脂肪组织,引起皮下脂肪细胞肥大增生,皮肤及皮下脂肪胶原蛋白沉积等,也可能与多次注射引起的皮下组织损伤及损伤修复有关。
表现为该区域的皮下脂肪组织增生、增厚、由软变硬或出现质地较韧的肿胀。
目前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在38%~59%之间,受患者病程、年龄、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间的影响,胰岛素使用平均时间为12年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高达79%。由此可见,皮下包块的发生率还是很高的。
导致出现皮下脂肪增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重复使用注射针头、不规范轮换或未更改注射部位、胰岛素种类及注射次数、针头长度、胰岛素应用时间等。
不规范轮换或未更改注射部位
有关皮下脂肪增生的研究发现,不轮换注射部位或者轮换方法不正确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更高。
针头的重复使用与针头长度
注射针头使用次数与皮下脂肪增生相关,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发生脂肪增生的概率越高。
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可能会导致针头折断;针尖出现毛刺、弯曲和倒钩,使胰岛素残留堵塞针头而影响注射,同时影响胰岛素的浓度和注射剂量的准确性,并损伤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
有研究发现,针头越长,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越高。使用8mm针头时发生率为62.9%,使用4mm 针头时发生率仅为47.4%。
同一部位注射范围及每日注射频次
注射范围大小也是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较为局限的范
围内反复注射胰岛素更容易诱发脂肪增生。注射胰岛素3个月以上的患者,注射面积约为8.5 cm×5.5 cm(信用卡大小)时有88.8%发生皮下脂肪增生,注射面积约为14.8 cm×10.0 cm(明信片大小)时仅有17.5% 发生皮下脂肪增生。
胰岛素种类及使用时间
在同等注射频次下,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风险较速效胰岛
素类似物高3.2倍。另外,使用胰岛素的时间越长,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也越高。
胰岛素注射相关的皮下脂肪增生会导致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减少,胰岛素日剂量增加,血糖波动变大,低血糖风险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并加重整体医疗成本负担。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的核心关键是正确、规律性地轮换注射部位。可轮换注射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臀部和手臂。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
(1)“大轮换”: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
(2)“区域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
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
可从腹部、上臂、大腿、臀部依次轮换,每日多次注射时,遵守“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部位”,或左右轮换。
同一注射区域轮换注射方法:
同一区域轮换的注射部位可分成4个象限(腹部)或2个象限(大腿、臀部和手臂),1个象限使用1周,然后在下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式移动到另一个象限;或者是1次1个象限,每次都替换。
每次注射后,最好能在人体图上记录下所注射的部位、日期。
在距离上次注射至少1 cm(大约成人一指宽)的位置进行注射,以避免重复组织创伤。
将每个区域轮换的注射部位分成4个象限(A:腹部)或2个象限(B:大腿;C:臀部),1个象限使用1周,然后在下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式移动到另一个象限,也可1次1个象限,每次都替换

注射前的部位检查
已有胰岛素注射史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以前须做注射部位的评估,首先要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的颜色、表面毛孔的大小、观察局部是否有隆起,其次手指指腹游走性轻压注射区域,感知触碰硬结的存在及大小,一定要避开皮下硬结处进行胰岛素注射。
避免重复使用针头
推荐一次性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有研究表明,最好针头应当只使用一次,条件有限的情况最好不要超过5次。
停止在皮下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
当胰岛素注射由皮下脂肪增生区域转移至正常非增生区域时,注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尽量避免血糖波动、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目前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提高注射技术为主,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皮下脂肪增生一般会在停止胰岛素注射后逐渐消退,当然需经过检查后方可明确皮下脂肪增生是否消退,增生的脂肪组织消退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
中医、中药和理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皮下脂肪增生,但目前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循证证据。对于特别影响美观的皮下脂肪增生,也可酌情考虑手术治疗。
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较高,易影响血糖控制,增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对于长期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就诊时要考虑到注射相关脂肪增生的可能性,请医务人员帮助对注射部位进行检查,并学会自我检查,及时避免发生皮下脂肪增生。
广大糖友们,一定要学会规范地注射胰岛素,这样才可以有效预防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哦!

注意胰岛素储存条件要求:
(1)未开封的冰箱冷藏保存(2-8℃),拆封使用时应放至室温后再使用;
(2)已开封的放在室温下(15-30℃)保存,避免受热和阳光照射,开封后有效期一般不超过28天,或按照生产厂家建议有效期进行保存;当室温超过30℃时,宜放在冰箱冷藏保存,使用时提前30min左右取出使其恢复常温后再注射,以免引起注射时疼痛和不适感。
(3)外出携带胰岛素时,应将胰岛素放于冷藏包(盒)并随身携带,不可托运,以免因温度或剧烈震荡而影响胰岛素活性。
审稿专家: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童绥菊
作者: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主管药师 宋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