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雾化器用完不清洗,会滋生细菌吗?正确清洗与消毒全指南

发布日期:2025-09-24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徐佳伟

雾化治疗在儿童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口服或注射给药相比,雾化能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起效更快、全身副作用更小。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会建议家长在医院开具雾化药物后,在家为孩子进行雾化治疗。

然而,雾化器作为与呼吸道直接相通的设备,其清洁与消毒常常被忽视。潮湿、温暖、富含药液残留的内部环境,正是细菌和霉菌的理想繁殖地。

不及时清洁,不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导致“越治越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雾化器特别容易滋生细菌?

药液残留是“营养基”

药液中可能含有糖分、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残留后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潮湿环境利于繁殖

雾化器内部在使用后长时间保持湿润,温度适宜,细菌繁殖速度可呈指数级增长。

气流通道难以彻底干燥

雾化杯、连接管等部件存在细小管道,普通冲洗后仍可能藏水,成为微生物的“温床”。

不清洗的具体危害

警示:细菌感染可能引发二次呼吸道疾病!

二次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可能引起肺炎、鼻窦炎甚至败血症。

治疗效果下降:细菌或霉菌会堵塞雾化孔,导致雾化颗粒变大、药物输送不精准。

设备寿命缩短:残留物会腐蚀设备,影响雾化器的振动片或压缩泵性能。

不同类型雾化器的清洁差异

压缩雾化器(最常见)

可清洗部件:雾化杯、面罩/口含器、连接管(部分可洗)。

注意:压缩泵本体不能进水,只能擦拭表面。

超声雾化器

可清洗部件:雾化杯、水箱、面罩。

注意:换能器(振动片)非常精密,不能用硬刷或腐蚀性消毒液。

网格式雾化器

可清洗部件:雾化网片、药液杯、面罩。

注意:网片易堵塞,建议每次使用后立即冲洗并定期用专用清洁片处理。

正确的清洁与消毒步骤

清洁步骤示意图

基础清洁(每次使用后)

1. 倒掉剩余药液 → 避免残留成分变质。

2. 拆卸可洗部件 → 雾化杯、面罩、连接管等。

3. 流动温水冲洗 → 内外充分冲洗,避免用热水。

4. 甩干水分 → 减少细菌滋生条件。

5. 自然晾干 → 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深度消毒(每日或隔日)

医用消毒液:按说明稀释,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家用替代方案:白醋+水=1:3,浸泡15分钟后冲净(适合大多数雾化杯)。

不建议:用酒精浸泡(会损坏部分材质)、用微波炉加热(易变形)。

定期维护(每周)

用专用清洁刷或软毛刷清理雾化孔和网片。

检查面罩是否老化、雾化杯是否有划痕(老化应及时更换)。

常见误区

只用清水冲,不消毒 → 只能冲走可见污垢,无法杀灭细菌。

用酒精浸泡雾化杯 → 可能导致材质变脆、释放有害物质。

多人共用不消毒 → 交叉感染风险极高。

长期不更换配件 → 面罩老化后密封变差,药物浪费且易漏雾。

配件更换建议

定期更换,保障安全

面罩/口含器:建议1–3个月更换一次,或出现裂纹、变色时立即更换。

雾化杯:3–6个月更换一次,性能下降时提前更换。

连接管:若不可清洗,建议1–2个月更换;可清洗的则视老化程度更换。

总结

雾化治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也与设备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尤其在家为孩子做雾化时,每次使用后的基础清洁 + 定期的深度消毒是保障治疗安全的关键, 雾化器清洁不到位=二次感染风险!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才能让雾化真正成为守护呼吸健康的有力工具。


作者: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徐佳伟

审稿专家: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药师 陈兆波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