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六味地黄丸

发布日期:2025-09-28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黄海彦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的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多种症状。

现代社会中,长期熬夜、压力过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可能导致机体阴精亏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等不适。

在中医理论中,这些多与肾阴不足相关,六味地黄丸正是针对这一病机设计的。


历史渊源与配方特点

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北宋儿科医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原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组成,药性配伍具有以下特点:

  • 三补三泻: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味为补,泽泻、茯苓、牡丹皮三味为泻,补中有泻、泻中有补,以防滋腻碍脾或补益过度。
  • 偏重滋阴:熟地黄为君药,滋阴补血;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泽泻、茯苓、牡丹皮为佐药,起到引导余热下泄、利湿化浊、调和阴阳的作用。

在中医辨证体系中,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肾阴虚”这一证型。


常见适用症状

根据中医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研究,六味地黄丸常用于以下情况:

  1. 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多与肾精不足有关。
  2. 头晕耳鸣、听力下降:中医认为与肾开窍于耳相关。
  3. 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属于阴虚内热表现。
  4.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早期方剂原用于小儿发育迟缓。

更年期综合征:可辅助缓解潮热、心烦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应用多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实际使用应由专业医师判断。


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推荐用法:

  • 成人:一次8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儿童剂量需遵医嘱调整。
  • 疗程:常规为4–6周,长期服用需定期评估。

注意事项:

  1. 辨证使用:本品适用于肾阴虚证,不适用于阳虚、湿热等证型,避免误用。
  2. 急性病期慎用: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腹泻等外感或实热症状时,应暂停使用。
  3.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饮食配合:服药期间宜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及过于温燥的食物。
  5. 药物相互作用:如同时服用其他中药或西药,应注意可能的药性冲突或影响。


现代研究与药理发现

近年的药理学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中部分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免疫调节及内分泌调节作用。一些动物实验提示,它在改善骨质代谢、延缓衰老方面具有一定潜力;亦有临床观察认为,对糖耐量异常、慢性肾病患者有一定辅助调理作用。不过,这些研究多为初步结论,尚需更大规模、严谨的临床试验证实。


六味地黄丸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较为成熟的临床应用经验。它的核心思想在于“滋阴补肾,补泻兼施”,适用于阴虚证型的长期调理。然而,它并非万能药,需在专业辨证指导下使用,才能发挥应有功效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对于任何长期或不明原因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此类中成药。



一审: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茹锐贞

二审: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吴兰芬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黄海彦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