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系民族习用药材。为豆科植物榼藤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干燥
【别名】
象豆、合子、榼子、眼镜豆、过岗龙种子
【形态特征】
本品为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4---6cm,厚1cm。
表面棕红色至紫褐色,具光泽,有细密的网纹,有的被棕黄色细粉。
一端有略凸出的种脐。质坚硬。
种皮厚约1.5mm,种仁乳白色,子叶2。
气微,味苦,嚼之有豆腥味。
【性味与归经】
微苦,凉;有小毒。
入肝、脾、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气补血,健胃消食,除风止痛,强筋硬骨。
用于水血不足,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脘腹疼痛,纳呆食少;风湿肢体关节痿软疼痛,性冷淡。
【用法与用量】
10---15g。
【相关论述】
《南方草木状》
“解诸药毒。”
《本草拾遗》
“主五痔,喉痹,以仁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
《开宝本草》
“治小儿脱肛血痢泻血,并烧灰服,或以一枚割瓤熬研,空腹热酒服二钱。”
【相关配伍】
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
藤子三枚,重厚者。以七、八重湿纸裹煨,良久胀起,取去壳用肉,细切,碾罗为散,每于食前,以黄耆汤调下一钱。(《圣惠方》)
治黄疸、营养性水肿
跟镜豆仁粉一至三钱。冲开水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治五痔
藤子烧成黑灰,微存性,米饮调服。(《本草衍义》)
治喉痹肿痛
藤子烧研,酒服一钱。(《圣惠方》)
【禁忌】
《广西本草选编》
“有毒,误食量过大,会引起头晕呕吐,血压急剧下降,呼吸缓慢甚至死亡。”
《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
“忌生服。”
作者: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陈家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