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互联网深度渗透我们日常生活的时代,只需轻点手指,药品就能快速送货上门,这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这片便捷的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用药安全隐患。
互联网购药的主要风险
1. “李鬼”药品泛滥
一些企业或个人在没有获得互联网药品经营资质的情况下,擅自利用网络渠道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的药品、过期翻新药、成分不足或含有非法添加物的劣质药品。这些药品轻则延误治疗时机,重则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2. 处方药购买“失控”
部分平台对处方药的销售审核不严格,消费者无需提供有效处方即可购买抗生素、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处方药。这种情况极易引发药物滥用问题。
3. 隐私信息“裸奔”
在线购药需要提供姓名、电话、地址,甚至疾病和用药史等敏感信息。如果平台的数据保护措施不到位,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泄露。
4. 药品储存不当
药品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储存条件有严格要求,而普通快递服务难以全程保障这些条件,可能导致药品失效。
5. 自我药疗的盲目性
网购药品缺乏药师或医生面对面的专业指导,患者可能仅凭网络信息或广告选择药物,忽略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用药错误。
如何选择正规的网上药店?
1. 认准“金字招牌”
要识别网上药店是否正规,务必选择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正规平台,并仔细核对这些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
2. 选择实体药店更安心
患者可以通过三级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挂号,并享受图文咨询、视频就诊等服务。专业医生将为患者进行诊断并开具处方,随后由医院药房提供药品,并通过快递配送上门,确保药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教您识别“药品真身”
购买国产药品时,请认准“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购买进口药品时,请认准“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号”。如有任何疑问,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www.nmpa.gov.cn)中的“药品查询”栏目进行核实。
如果药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一栏显示为“健”字号、“消”字号,甚至没有任何批准文号,却宣称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切勿轻信,这很可能是虚假宣传,存在欺骗行为。
关注药品“旅途”安全
在购买需要特殊储存(如冷藏、避光)的药品时,应优先选择能够提供专业冷链配送或明确承诺保障储存条件的平台或药店。收货时,应立即检查药品的名称、规格,确保包装完好无损,温控措施有效,并确认药品性状无异常。同时,务必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互联网购药如一把双刃剑,便捷与风险并存。切勿轻信虚假宣传,将健康托付给未知来源的药品。只有将便捷建立在安全的地基之上,互联网药房才能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指尖堡垒”。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药师 殷瑛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