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调和阴阳、护胃肠,万方之祖——桂枝汤

发布日期:2025-09-2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潮州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陈烁


图片


桂枝汤的历史背景


图片

桂枝汤的历史可追溯至商朝,相传由“厨祖”伊尹创制。伊尹精通烹饪与草药,首次将草药与食疗结合,其“治国如烹小鲜”的理念也延伸至医学领域。桂枝汤中使用的桂枝、生姜、大枣等成分,至今仍是厨房常用调料,被誉为“食疗之首”。

《伤寒论》原文398条中,涉及桂枝汤的条文达30余条,且以桂枝汤为基础衍生出30余首变方,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覆盖六经辨证体系中的多种病症。宋代许叔微称其“独冠其首”,清代柯琴赞其为“仲景群方之魁”,奠定了桂枝汤“万方之祖”的崇高地位。



桂枝汤的组成与配伍精妙


桂枝汤由五味药材组成,比例严谨:

桂枝(三两):辛温发散,解肌通阳,驱散体表风寒。

芍药(三两):酸寒敛阴,和营止痛,与桂枝形成“一散一收”的动态平衡。

生姜(三两):助桂枝发散风寒,温中止呕。

大枣(12枚):甘温补中,与生姜协同调和脾胃,促进营卫生化。

炙甘草(二两):调和诸药,增强脾胃功能,稳固中焦。



此方遵循“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配伍原则:桂枝与生姜辛温升阳,芍药与大枣酸甘养阴,甘草居中调和,体现了中医阴阳平衡的核心理念。


临床应用的广泛性与灵活性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被用于太阳中风表虚证(症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但后世医家将其拓展至多种疾病:

外感疾病:普通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者的反复感冒。

皮肤病症:荨麻疹、湿疹、多形红斑,通过调和营卫改善免疫功能。

妇科疾病:产后低热、宫寒痛经,利用其温经通阳的特性。

慢性杂病:自汗盗汗、虚劳体弱、雷诺病(末梢血管痉挛),通过调节气血循环缓解症状。



现代药理机制的科学诠释


现代研究揭示桂枝汤的多靶点作用:

调节免疫:芍药苷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桂枝挥发油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改善免疫功能。

双向调节体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中枢神经调控,既能解热退烧,又可改善虚寒体质者的低体温。

改善微循环:桂枝扩张血管,芍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协同促进组织液回流,缓解肌肉痉挛。

保护胃肠:生姜促进消化液分泌,甘草抗溃疡,大枣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这些发现印证了传统理论中“调和营卫”的本质——通过免疫、代谢、循环系统的综合调节恢复机体平衡



禁忌与注意事项

桂枝汤虽应用广泛,但需严格遵循禁忌


禁用人群:


1、表实无汗者(属风寒表实证,需用麻黄汤)。

2、阴虚火旺、阳热内盛者(如高热、口渴、舌红苔黄)。

3、孕妇、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慎用,因桂枝可能引起子宫收缩或血压波动。


服药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以免阻碍药效。

2、服药后需“啜热稀粥”助汗,但不可大汗淋漓,以“遍身漐漐微汗”为度。



适用体质与个性化调整


桂枝汤尤其适合以下体质特征:

体型:消瘦,肌肉松弛,皮肤细腻湿润。

症状:易自汗、恶风,对冷敏感,常伴阵发性腹痛或心悸。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或虚细。



结语:千年古方的现代生命力


从商朝伊尹的食疗探索,到张仲景的辨证体系,再到现代药理学验证,桂枝汤始终承载着中医“调和阴阳”的核心智慧。

其“万方之祖”的地位不仅源于历史积淀,更因它能以简驭繁,通过调节人体自愈能力应对复杂疾病。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