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
【别名】
鹄虱、鬼虱、北鹤虱
【毒性】
有小毒
【形态特征】
本品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
顶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基部稍尖,有着生痕迹。
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
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
苦、辛,平。
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服,3---9g,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
【相关论述】
《新修本草》
“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
【临床应用】
《小儿药证直诀》
治虫痛发作有时,口吐清水等证,可与楝实、胡粉、白矾、槟榔等同用,如安虫散。
《医方集解》
治肠胃诸虫,与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芜荑、胡粉、枯矾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化虫丸。
《和剂局方》
治虫积所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等,与胡粉、槟榔、苦楝皮、白矾同用,如化虫丸。
【成药例证】
化积口服液
成分
鸡内金(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槟榔、雷丸、茯苓(去皮)、海螵蛸、红花、鹤虱、使君子仁。
功效
健脾导滞,化积除疳。
适应病症
本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
化虫丸
成分
鹤虱、玄明粉、大黄、苦楝皮、雷丸、牵牛子(炒)、槟榔、芜荑、使君子(去壳)。
功效
杀虫消积。
适应病症
本品用于虫积腹痛,蛔虫、绦虫、蛲虫等寄生虫病。
【不良反应】
有小毒,治疗剂量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恶心、腹痛、腹泻等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毒,症见恶心、呕吐、头痛、四肢无力,重时可致阵发性抽搐。多予对症处理。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作者: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陈家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