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三伏天常见疾病的防与治

发布日期:2025-07-29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陈桥浪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时段(通常在小暑至立秋之间),高温、高湿、强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或不适,今天药师整理了一些常见疾病和预防治疗方法:


中暑

症状:头晕、口渴、多汗、乏力,严重时体温升高(>38℃)、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

预防: 避免高温时段(10:00-16:00)外出,外出时戴遮阳帽、穿透气衣物。

及时补水,可饮用绿豆汤、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

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建议26-28℃,避免直吹。

治疗: 轻症:转移到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补充水分。

重症(如热射病):立即送医,用冰袋降温,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


空调病(寒湿侵袭)

症状:鼻塞、头痛、关节酸痛、腹泻(因室内外温差大或空调直吹导致寒湿入侵)。

预防: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

避免长时间直吹,可用纱巾保护颈部、膝盖等关节。

适当喝姜茶(生姜3片+红糖煮水)驱寒。

治疗: 艾灸大椎穴、关元穴,或热敷疼痛部位。

藿香正气水(胶囊)缓解寒湿型胃肠不适(需遵医嘱)。藿香正气水含乙醇,不建议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酒精过敏者服用。


肠胃炎(湿热型腹泻)

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因高温食物易变质或贪凉导致脾胃失调)。

预防:食物冷藏不超过4小时,剩菜彻底加热。

避免过量食用冰镇西瓜、冷饮,可吃山药、小米粥健脾。

治疗: 轻症:口服补液盐防脱水,按揉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缓解腹痛。

重症(频繁呕吐、发热):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


皮肤问题(痱子、湿疹)

症状:皮肤瘙痒、红疹、痱子(因湿热汗液堵塞毛孔)。

预防: 穿透气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

洗澡水温不宜过高(37℃左右),可加艾草或金银花煮水清热。

治疗: 痱子:外用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

湿疹:保持皮肤干燥,遵医嘱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


心血管疾病加重

症状:胸闷、气短、血压波动(高温导致血管扩张、血液黏稠度增加)。

预防: 避免晨练(清晨湿度大、气压低),改为傍晚散步。

高血压患者定时监测血压,减少盐分摄入。

可饮用荷叶山楂茶(荷叶3g+山楂5g泡水)辅助降脂。

治疗: 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时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湿气重(暑湿困脾)

症状:头重如裹、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大便黏滞。

预防: 饮食清淡,多吃冬瓜、薏米、赤小豆等利湿食材。

避免久坐,适当运动(如八段锦)促进排汗排湿。

治疗: 中医调理:拔罐、艾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或服用参苓白术散(需中医辨证)。


三伏天养生小贴士

1. 饮食:

多吃“苦”:苦瓜、莲子心清热解暑。

喝“三豆汤”:绿豆(清热)+赤小豆(祛湿)+黑豆(补肾),煮水代茶饮。

2.作息:

晚睡早起(不超过23:00),中午适当午睡(20-30分钟)。

3. 运动:

选择温和运动(如瑜伽、太极),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


温馨提示

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急症,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一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主管药师 韦璐

二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副主任药师罗红英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陈桥浪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