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失眠,常常会联想到“夜不能寐”,失眠,古称“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
中医理论认为,失眠的发生与气血不调、五脏六腑功能紊乱均相关,主要分型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心胆气虚型等。
下面推荐几种药膳食疗方来改善“不寐”患者的症状。
心脾两虚型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安神定志汤
材料:远志20克,炒枣仁20克,石莲肉20克。
做法:水煎1小时,每日服2次。
功效:远志安神益智,石莲肉主治夜寐多梦,炒枣仁宁心安神,三者合用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适用于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的失眠者。
阴虚火旺型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桑葚汤
材料:桑葚汤取干桑葚50克(鲜品加倍)。
做法:将桑葚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约20分钟即可。本品可不拘时饮用。
功效:桑葚补阴血、益肾精,煮而成汤,可滋补肾阴。
用于阴血不足之失眠。
肝郁化火型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莲藕猪骨汤
材料:莲藕3节,猪脊骨300克,花生50克,佛手9克。
做法:莲藕去皮,洗净切块,放入清水中浸泡;花生洗净;猪脊骨斩块,焯热水,沥干。砂锅炖煮大火煮沸一小时后,加入佛手,改小火煲半个小时,适量调味即成。
功效:疏肝理气、泻火安神。
适用于急躁易怒型的失眠患者,伴有口苦口干、两胁胀痛、目赤耳鸣、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的人群。
痰热内扰型
症状:不寐,胸闷心烦,泛恶心,打饱嗝,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半夏秫米汤法
材料:半夏10克,秫米50克。
做法:将法半夏研成细粉,秫米淘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煮至粥稠即可。
功效:化痰燥湿、安神助眠。
适合痰湿内扰型失眠患者。
心胆气虚型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酸枣仁粥
材料:熟酸枣仁1两半、白米半杯。
做法:熟酸枣仁泡水、洗净、敲碎后放到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用小火煎汤取汁备用;白米泡水、洗净后放到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煮成粥,最后加入药汁即成。
功效:宁心安神,收敛止汗。
适用于心胆气虚所致的失眠。
药师提醒
食疗方剂虽好,但也要在专业的中医诊断后,综合判断是否适用。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 闵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