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芦巴温肾助阳的故事
时珍曰:胡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宋《惠民和剂局方》,有胡芦巴丸,治大人、小儿,小肠奔豚偏坠,及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并炒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下。太医薛已云:一人病寒疝,阴囊肿痛,服五苓诸药不效,与此而平也。又张子和《儒门事亲》云:有人病目不睹,思食苦豆,即胡芦巴,频频不缺。不周岁而目中微痛,如虫行入眦,渐明而愈。按:此亦因其益命门之功,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是也。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五 葫芦巴“发明”
中文释义
李时珍认为:胡芦巴是作用于右肾及命门的中药,适用于先天阳气不足、寒气潜藏体内无法回归根本的病症。宋代《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的胡芦巴丸,可治疗成人与小儿的小肠疝气、下腹肿块(状如卵形)及剧烈游走性疼痛。
配方为: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去心巴戟与炮制去皮的川乌头各二钱,去核楝实四钱,吴茱萸五钱,炒制后研磨成粉,用酒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成人每次服十五丸,小儿五丸,以盐酒送服。
明代太医薛己曾介绍过:一患者因寒疝导致阴囊肿痛,经多方治疗,服用五苓散等药无效,改用此方服用后痊愈。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提到:有患者视力模糊,持续食用胡芦巴(又称苦豆)近一年后,眼中出现虫爬般的微痛感,随后视力逐渐恢复。李时珍指出,这种疗效源于葫芦巴增强命门火力的特性,即通过补益阳气本源来驱散阴寒病邪。
胡芦巴得名
胡芦巴,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虽然其正名是不带草字头的胡字,可往往还是有人望文生义地联想到它莫非与植物中的“葫芦”有什么关系,容易把它别名写为“葫芦巴”,其实胡芦巴与葫芦是毫无关联的!胡芦巴的名字显得有点儿怪,这是有原因的,《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分别以“葫芦巴”、“胡芦巴”命名该药物,虽是同时代书籍,但有“葫”和“胡”之差。《嘉祐本草》及《本草图经》以后,“葫芦巴”和“胡芦巴”成为了历代典籍记载该本草最常用的药物名。其实无论是“葫芦巴”还是“胡芦巴”均是从阿拉伯语“Hulba”音译而来的,而其英文名为“fengreek”,源自拉丁词“feonum-graecum”,意为“希腊干草”,揭示了它曾经作为外来药的身份。《本草图经》亦记载:“(胡芦巴)今出广州,或云种出海南诸番,盖其地芦菔子也,舶客将种莳于岭外亦生,然不及番中来者真好”。而“胡”字原本是北亚民族语言中“人”的意思,后来成为汉人对戈壁以北和西方外族或外国人的称呼。带“胡”的外来物品大多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故称“胡芦巴”才能真实体现其历史,最终以胡芦巴为正名被载入《中国药典》。此外,胡芦巴还有诸多别名,如苦豆,芦巴,胡巴,季豆,小木夏、香豆子等。《尔雅》亦作芦萉,音转则为芦巴。番地称胡,乃称胡芦巴。省称为芦巴、胡巴。子味苦,而称苦豆。
药用历史
宋朝:
胡芦巴始载于宋《嘉祐本草》,载其“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茴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本草图经》亦记载:“今医方治元脏虚冷气为最要......与附子、茴香、硫黄、桃仁尤相宜,兼治膀胱冷气。”
元朝:
《饮膳正要》“味苦,温,无毒。主元藏虚冷,腹胁胀满,治膀胱疾”将其列为调味料,反映元代已用于食疗。
明代:
《本草纲目》记载“苦,大温,无毒,主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磺,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益右肾,暖丹田”;《本草通玄》记载“导火归经,与肉桂同功”《万病回春》“胡巴温暖……膀胱诸疝,胀痛皆除。
清代:
《本草从新》记载其“暖丹田,壮元阳”《本草求真》:“葫芦巴,苦温纯阳,亦能入肾补命门,……。功与仙茅、附子、硫黄恍惚相似,然其力则终逊于附子、硫黄,故补火仍须兼以附、硫、茴香、吴茱萸等药同投,方能有效。”;《玉揪药解》:“味苦、辛,气温,入足阳明胃、足少阴肾经,泻湿驱寒,破瘕消疝。胡芦巴苦温下行,治水土湿寒,腹肋满胀、寒疝冷瘕、囊坠脚肿之症”
《中国药典》载:
“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道地产地
胡芦巴原产于北非,后传入地中海沿岸一带,其药用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是已知最古老的药用和烹饪香料之一。它小椭圆形的叶片和斜方形的种子都有强烈的香气。远古时期作为一种壮阳药使用,今天仍然被认为有效。汉朝时,胡芦巴作为香料传入中国,供药用后进入到中药典籍,作为药用始载于北宋《嘉祐本草》,载其“葫芦巴出广州并黔州(四川彭水县)......今人多用岭南者”,同时期的《本草图经.胡芦巴》记载:“今出广州,或云种出海南诸番,盖其地芦菔子也,舶客将种莳于岭外亦生,然不及番中来者真好”;清朝《本草备要》“出岭南,番舶者良”,可见古代胡芦巴主产地在岭南,但以进口的质量较为优质。
我国民间有种植胡芦巴的习惯,尤其是在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民间习惯把胡芦巴籽磨成粉当作香料。我国黑龙江、吉林、辽 宁、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以及新疆等地都可以种植。但是把胡芦巴当作经济植物大量种植的地区却很少。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制胶工业的需要,我国在安徽宿县地区和内蒙黄河河套地区建立了胡芦巴种植基地,开始将胡芦巴作为经济植物、药用植物大量种植和开发利用,接着宁夏、陕西等地也把胡芦巴当作重要的中药材推广种植,这些地区产的胡芦巴成为品质较好的道地药材。
品种及混淆品鉴别
胡芦巴品种
由于胡芦巴与莱菔子外形相似,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两者混用的现象,如《嘉祐本草》记载:“今人多用岭南者,或云是番萝卜子,未审的否?”《本草图经》载:胡芦巴生广州,或云种出海南诸番,盖其地芦菔子也,舶客将种莳于岭外,亦生,然不及番中来者真好。春生苗,夏结子,作荚,至秋采之。芦菔即莱菔。但《本草图经》所附的图,叶为羽状复叶(疑似莱菔,其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与今之胡芦巴形态三出复叶不相同。古代胡芦巴的具体品种尚有待进一步考证。证明宋朝对胡芦巴的基源认为是莱菔的可能性很大。明代时已明确二者是不同的药物。但清朝时亦有认为是进口的莱菔子,如《罗氏会约医镜》亦载“(胡芦巴)是番地莱菔子”。部分地区也曾误将决明子、苜蓿子作胡芦巴使用,但形态与功效差异较大,明代后逐渐厘清。
胡芦巴与莱菔子的区别
来源:
胡芦巴: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
胡芦巴: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平滑,两侧各具一深斜沟,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香,味微苦;
莱菔子: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气微,味淡、微苦辛。
性味功效
胡芦巴:性味苦,温。归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莱菔子:性味辛、甘,平。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食疗应用
胡芦巴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种子含17%-21%优质蛋白,可提供全部必需氨基酸;脂肪组分以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兼具ω-3与ω-9脂肪酸的代谢调节潜力,含高膳食纤维与水溶性半乳甘露聚糖,可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及糖脂代谢。其活性成分薯蓣皂苷元、黄酮类、胡芦巴碱、胡芦巴多糖等,使其在糖尿病营养干预,肠道健康管理,散寒祛湿,温阳散寒等方面,具有突出应用价值。欧美研究发现,尽管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居民摄入牛肉和脂肪的量并不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由于他们长期食用胡芦巴类蔬菜,从而使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食疗方:
胡芦巴羊肉汤
▸ 材料:
胡芦巴30g、羊肉200g、苹果5个
▸ 做法:
羊肉焯水后与药材同炖至软烂
▸ 功效:
温肾阳、补精血,对于寒疝腹痛、足膝疼痛、腿脚乏力等症状,有着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贰
暖肾茶
▸ 材料:
胡芦巴10g、枸杞5g、红枣3颗
▸ 做法:
热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2次
▸ 功效:
日常补肾阳,缓解手足不温。
胡芦巴煎鸡蛋
▸ 材料:
鲜胡芦巴叶50g、鸡蛋2枚
▸ 做法:
嫩叶切碎与蛋液混合煎至半凝固
▸ 功效:
高蛋白营养餐,辅助调节血糖。
葫芦巴炖乳鸽
▸ 材料:
胡芦巴50g、乳鸽2只、鲜松茸30g
▸ 做法:
药材入鸽腹,与食材同炖1.5小时
▸ 功效:
术后恢复期滋补佳品。
胡芦巴米粥
▸ 材料:
胡芦巴5g、山药30g、大米100g
▸ 做法:
先煎胡芦巴取汁,与食材共煮成粥
▸ 功效:
健脾补肾,适合消化功能弱者。
综合利用
胡芦巴的种子、叶片及全株均具有多维度利用价值。胡芦巴又称香豆子,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
食品领域
①调味增香:
种子及叶片作为香料,广泛用于印度、中东地区的咖喱粉和调味料,炒制后赋予食品独特苦甜风味。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茎、叶或种子晒干磨粉掺入面粉中蒸食作增香剂。青海西宁的“狗浇尿油饼”、甘肃的油锅盔、花卷、焜锅馍馍、大馍馍,月饼等面食,就是用胡芦巴粉来增添风味。
②功能添加剂:
种子胶质(半乳甘露聚糖)作为天然增稠剂,应用于冰淇淋、方便面等食品,改善质地并延缓冰晶形成。烘焙食品中作为增香剂,提升面包、蛋糕风味层次。
③营养强化:
种子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制成代餐粉或蛋白饮料,满足糖尿病及素食人群需求。
④发芽食品:
籽粒发芽后制成活性酶食品,用于发酵制品或益生菌培养基
医药领域
①代谢调节:
种子提取物中的水溶性纤维、多糖、生物碱及黄酮等可降低血糖,每日5-50克剂量可辅助糖尿病管理,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核心原料。
②生殖健康:
临床研究表明,600毫克提取物可提升男性睾酮水平,改善性功能。
③抗炎与消化:
黄酮类成分缓解炎症,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每日10-20克可改善便秘。
④催乳:
胡芦巴种子的油有催乳作用。胡芦巴是一种天然香草,国外妈妈们常用以激发母乳。在印度,它被混入咖哩粉中,印度传统草医学家就把它做为激发母乳的处方之一。
工业领域
①化工原料:
种子胶质用于化妆品乳化剂和纺织品印染助剂,还可应用于石油开采、采矿选矿等,残渣提取植物甾醇作为天然防腐剂。
②食品加工:
胶体作为稳定剂应用于乳制品和罐头,维持产品结构稳定性。
农业与饲料领域
①作物种植:
国内主产区为河南、安徽,适应性强,半野生状态分布于田间及路旁,植株固氮特性可改良土壤肥力。
②饲料开发:
茎叶经晒干磨粉后成为优质饲料添加剂,富含氨基酸及抗氧化物质,提升畜禽免疫力。
功效与配伍应用
功效作用
胡芦巴苦,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助阳,祛寒逐湿,温经止痛之功,为温肾阳,暖下元,逐寒湿,止冷痛的良药,故可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配伍应用
1.胡芦巴配附子: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附子善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伍用,增强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肾脏虚冷,胁胀腹痛等。
2.胡芦巴配覆盆子: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覆盆子善于补肾固精,缩尿止遗。两药伍用,增强补肾固精之功。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滑精、腰酸背痛、阳痿早泄等。
3.胡芦巴配香附: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香附善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两药伍用,增强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适用于妇女冲任虚寒,经行腹痛等。
4.胡芦巴配干姜: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干姜善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两药伍用,增强温中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腹痛腹泻等。
5.胡芦巴配巴戟天: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巴戟天善于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两药伍用,增强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强筋健骨之功。适用于肾阳不足之遗精阳痿等。
6.胡芦巴配补骨脂: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补骨脂善于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两药伍用,增强补肾助阳,散寒止痛,温脾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泻、脘腹冷痛、阳痿遗精等。
7胡芦巴配吴茱萸: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吴茱萸善于温肾暖肝,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肾元,暖下元,散寒湿的作用。适用于寒湿凝聚下焦所致寒疝腹痛等。
8胡芦巴配木瓜:
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木瓜善于舒筋活络,除湿止痹。两药配伍,可增强助阳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脚气,腿膝冷痛,胫肿无力等。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发现胡芦巴种子、茎叶中含有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和酚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抑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薯蓣皂苷、胡芦巴碱、黄酮及多糖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降血糖作用
研究发现胡芦巴碱通过修复受损胰岛、增加胰岛素含量、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等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胡芦巴多糖则通过糖代谢调节、胰岛素信号调控发挥拟胰岛素样作用,和胰腺功能调节,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素原的生物合成及成熟胰岛素的分泌,达到降血糖作用。此外,其黄酮类化合物、 4-HIL、籽油及其皂苷类等成分也可通过多种途径来防治糖尿病。
抗炎活性
胡芦巴多糖具有良好的抗关节炎作用,可作为治疗关节炎的药物,胡芦巴黄酮类成分也可抑制参与炎症反应起始阶段的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而发挥抗炎活性。
抗氧化
胡芦巴中的黄酮类物质在抗氧化反应中不仅能清除链引发阶段的自由基,而且可以直接捕获自由基反应链中的自由基,阻断自由基链反应,起到预防和断链双重作用,从胡芦巴茎叶中萃取的挥发油对自由基也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抗癌活性
胡芦巴的抗癌活性源于其多种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通过多靶点机制发挥广谱抗肿瘤效应。胡芦巴种子甲醇提取物、其胡芦巴碱及胡芦巴中分离的原薯蓣皂苷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展现出强效细胞毒性。
抑菌活性
研究发现,胡芦巴籽油、胡芦巴精油、胡芦巴叶挥发性成分及其黄酮类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降血脂
胡芦巴的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薯蓣皂苷等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可抑制肠道对胆固醇吸收、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浆TC,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民间偏方
1.防治高山反应
将胡芦巴叶晒干研粉,炼蜜为丸,每丸含生药约2克,预防用:每日2丸,开水冲服;治疗用:1日剂量8~12克,分2-3次服,饭后温开水送服,连服3天。
2.治疗肾脏虚冷,腹胁胀满,头晕目眩
胡芦巴6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硫黄(研)各1克,以上三味,共捣研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淡盐汤送服。
3.治疗阳痿
胡芦巴、金樱子根、锁阳、阳起石、金毛狗脊、巴戟天、熟地黄、杜仲、黄精各15g、黄芪、当归各30g,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4.治疗肾虚精冷自遗
胡芦巴120g,枸杞子90g,研为细粉,每次6,配六味地黄,9克,淡盐汤送服,每日2次。
5.治疗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步无力
葫芦巴(浸一宿)、破故纸(炒香)各120克,研为细末,用大木瓜一枚,切顶去穰,填药在内,以满为度,复用顶盖之,用竹签签定,蒸熟取出,烂研,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5克,温酒送下,空腹服用。
6.治疗阴囊肿痛偏坠及疝气
沉香,木香各15克,胡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60克,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9-12克,淡盐水加酒送服。
7.治疗风寒头痛
葫芦巴(炒)、荆三棱(酒浸,焙)各15克,干姜(炮)6克半,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不拘时候,亦可研末温酒调敷太阳穴。
8.治疗脾胃虚寒、腹泻不止
胡芦巴12g,补骨脂9g,白术6g,人参3g,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9.治疗乳岩(乳腺癌),乳痈(乳腺炎)
胡芦巴9克,捣碎成细粉,用酒加水煎服,药渣敷患处,每日二次。
10.治肾阳虚腰痛
胡芦巴9g,研为细粉,用木瓜酒调服,每日2次,早晚各服一次。
使用注意
古代本草记载
①《本草品汇精要》:妊妇勿服,服之令儿矮;
②《本草从新》:相火炽盛,阴血亏少者禁之;
③《本草正义》:苟挟温邪,即为大忌;
④《本草汇言》:肾脏有邪火内热者,宜斟酌。
现代使用注意
①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或有湿热者慎服;
②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慎用;
③贫血、甲状腺疾病患者慎用。
作者: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黄新建,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梁奇 梅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