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警惕!小心这些药正在“溶解”你的肌肉

发布日期:2025-11-2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李橙妍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是一种严重的肌肉损伤综合征,表现为骨骼肌细胞破坏,大量肌红蛋白及其他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液。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机械损伤、缺血、感染、药品和毒素等

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药品

  1. 他汀类药品

他汀类药品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和治疗高血脂,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最常见药品之一。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减少辅酶Q10和胆固醇合成,导致肌膜稳定性下降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诱发横纹肌溶解。

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品都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使用他汀类药品时,横纹肌溶解的风险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当他汀类药品与某些药品(如环孢素、吉非罗齐、红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泊沙康唑、伏立康唑、秋水仙碱等)联合使用时,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饮用葡萄柚汁,尤其是过量(每日超过1.2L)饮用,可升高阿托伐他汀的血浆水平,可能增加横纹肌溶解的危险。

  1. 贝特类药品

贝特类药品,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也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

  1. 其他药品

除了上述药品,其他一些药品也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如抗精神病药品,如氟哌啶醇、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等。

1️⃣ 肌肉松弛剂和局部麻醉剂:也可能与横纹肌溶解有关,如琥珀胆碱七氟烷等。

2️⃣ 喹诺酮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之一,其说明书中也明确指出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

3️⃣抗痛风药:秋水仙碱也可引起横纹肌溶解,且该药是细胞有丝分裂毒素,毒性较大。

4️⃣ 天然他汀类物质:红曲含有天然他汀类物质,具有降血脂作用,与西药他汀类机制相似,可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长期使用或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

5️⃣ 抗肿瘤药:特瑞普利单抗上市后监测中也有收到了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报告。

横纹肌溶解的症状表现

横纹肌溶解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核心表现:

肌肉疼痛

患者会感到明显的肌肉不适,最常见的是大腿、肩部或腰部等部位,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肌肉疼痛。

肌肉乏力

患者可能会感到肌肉力量显著下降或四肢沉重、难以移动。

深色尿液

除肌肉症状外,另一个最直观、也最危险的警报是尿液颜色变为深红色或棕色,这是肌红蛋白尿的典型表现。

此外,横纹肌溶解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全身反应,如发热、全身不适、心动过速、意识模糊、恶心和呕吐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还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衰竭,直接危及生命。

诊断与预防

诊断

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测提示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常可达5000 U/L以上,且可呈进行性升高,同时伴有血清肌球蛋白升高及肌球蛋白尿。

其他血清酶如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药品引起的横纹肌溶解,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品,避免高剂量使用他汀类等药品。

避免药品相互作用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品,避免与禁忌药品联合使用。

定期体检

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品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和CK水平检查。

注意症状

使用相关药品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也要避免挤压、车祸等外伤及过度劳累、高温下剧烈运动,以防横纹肌溶解。

总结

横纹肌溶解虽罕见但严重。了解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药品及其症状表现,对于预防和及时处理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患者在使用相关药品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品相互作用,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

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作者: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李橙妍

审稿专家: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唐至佳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