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肺部的“清道夫”——苇茎汤

发布日期:2025-11-18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张晓娅

苇茎汤

在这个雾霾严重,空气污染加剧的时代,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部感染、肺炎日益常见。源自《备急千金要方》的千年古方——苇茎汤是治疗肺痈的经典方。

有趣的是,民间却流传着苇茎汤既是“救命汤”又是“丧命汤”一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苇茎汤的相关知识吧。


基本信息

1、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2、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3、主治:肺痈。症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由来与辨证

清热剂

苇茎汤是清热剂,其药性偏于寒凉,核心功能是清肺热化痰瘀排脓。因此,它仅适用于治疗 “热证”“实证”

苇茎汤并非唐代孙思邈所创,其最早见于唐·甄权 《古今录验方》,后被《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收载,至北宋林亿等人校定《金匮要略方论》时将本方录入《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 始称《千金》苇茎汤。苇茎汤顾名思义以“苇茎”作为核心药材,配伍其他药材,通过加水的形式煎煮成汤剂。


1、对症适用

患者表现为肺热壅盛,症状如:咳嗽剧烈、咳吐黄稠脓痰或腥臭脓血、胸痛、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数。这时使用苇茎汤,就是“对症下药”,能迅速清解热毒,排出脓痰,是救命的良方。

2、错证禁用

如果患者是肺气虚寒风寒咳嗽,症状如:咳声低弱、痰液清稀色白、畏寒怕冷、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这时使用寒凉的苇茎汤,就相当于“雪上加霜”,会进一步损伤人体的阳气和肺功能,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抵抗力下降,使病情恶化,是丧命的毒药。


组成与方义解析

苇茎(芦根)- 君药

性味甘寒,善清肺热,吐脓血臭痰,为治疗肺痈的要药。它既能清泄肺热,又能生津润肺,是方中核心。

薏苡仁 - 臣药

性甘淡微寒,清热利湿,排脓消痈。协助苇茎清热,上清肺热、下利肠胃湿气,助力脓痰的排出。

冬瓜仁 - 臣药

性味甘微寒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还能导出脓浊之物,是化痰排脓的重要药物。


桃仁 - 佐药

性平味苦甘,活血逐瘀,润肠通便。肺痈成脓,气血运行不畅,有瘀滞。桃仁可以活血化瘀,促循环,消痈肿,且肺与大肠相表里,通便有助于肺气肃降。

全方四味药,虽然都是寒凉之品,但药性相对平和,不温不燥,以清化为主。四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功效。


现代临床应用

苇茎汤的现代应用早已不局限于“肺痈”,属痰湿瘀阻互结于肺的病证,只要辨证准确,均可加减运用。

1、肺脓肿、化脓性肺炎

中医学属“风温肺热”范畴, 表现为发热,乏力,气短,口渴。本方加桔梗汤、鱼腥草、金荞麦等合用,增强清热解毒排脓之力。

2、支气管扩张症

中医学属“肺痈”范畴,表现为咳嗽、咳痰、咳血。本方加杏仁、法半夏、炙甘草等多种中药达到止咳化痰、清热润肺的功效。

3、慢性支气管炎

辩证属“咳嗽” 范畴。表现为咳嗽、气喘、有痰。本方加瓜蒌皮、浙贝母等清热化痰、润肺散结。

4、小儿肺炎咳喘

辨证属痰热闭肺,表现为咳嗽,咯痰黄稠 或喉间痰鸣,气喘鼻煽,本方配合麻杏石甘汤可减轻机体炎症,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5、鼻窦炎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肺经瘀而化热导致鼻窦炎,本方加白芷、金银花、桔梗可以促进患者恢复。


使用注意与禁忌

本方适用于热证实证。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色黄、质稠或呈脓性),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数核心病机是痰、热、瘀互结。以下症状或人群应谨慎使用:

风寒咳嗽者(痰清稀、畏寒无汗)忌用。

虚寒证(脾胃 / 肺气虚寒、久咳无力)忌用。

肺阴虚(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不宜单用。

孕妇应忌用,因桃仁具有活血成分,可能致胎动不安或流产。

脾胃虚寒者应慎用,方偏寒凉易致腹痛腹泻,需用时可加生姜、白术护脾。

⑥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总结

苇茎汤是治疗肺系痰热瘀结证代表方剂,疗效确切。所谓“丧命汤”实为警示之语,它提醒我们,任何中药方剂都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经过准确的辨证后使用,切勿自行对号入座或抓药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审稿专家:

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主任

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曾安娜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张晓娅

相关文章

标签 清肺养肺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