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每日一药】痛风“阻击手”——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陈四开

药品分类:西药


2025年7月,我国首款“痛风针”——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正式上市,这是国内首款且唯一获批的痛风治疗单抗药物,标志着我国在痛风治疗领域迈入“靶向治疗”新时代。

1、成份

本品活性成份:伏欣奇拜单抗(抗白介素-1β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辅料:组氨酸、盐酸组氨酸、蔗糖、聚山梨酯 80(II)、盐酸。

2、规格

200mg/瓶。

3、性状

本品外观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疏松体,加入注射用水,复溶后应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可带乳光。

4、适应症

☆ 本品适用于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秋水仙碱禁忌、不耐受或缺乏疗效的,以及不适合反复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成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 急性发作期使用,多数患者 24-48 小时内疼痛明显缓解;长期使用可减少发作次数。

5、作用机制

本品是一种新型靶向生物制剂,属于IL-1β 单克隆抗体。它的作用机制很 “精准”:痛风发作的核心是体内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诱发免疫系统释放大量 “炎症信使”(如 IL-1β),导致剧烈红肿热痛。本品能像 “狙击手” 一样,精准拦截 IL-1β,从源头阻断炎症反应,快速缓解疼痛并减少发作频率。

6、用法用量

☆ 给药方式:皮下注射(类似胰岛素注射,本品需要在有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 药品配制采用无菌操作,抽取 1.3 mL 注射用水缓慢注入药瓶中进行复溶。缓慢摇动药瓶约 5 分钟,静置约 5 分钟,重复摇动和静置的操作,直至药品完全溶解。轻敲药瓶的一侧以去除挂壁上的残余药液。复溶后的溶液应该无颗粒且不浑浊,呈无色或淡黄色。本品复溶后,应立即使用,如果不能立即使用,通常于 2-8 ℃ 保存,并于 24 小时内使用;或储存于室温,并于 2 小时内使用。

☆ 给药时使用药盒自带的一次性使用药液转移器取出 1.33 mL,然后换上注射针头进行皮下注射。适合的注射部位:大腿上部,腹部,上臂或臀部。建议每次注射时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以避免局部酸痛。应避免在皮肤破损、有淤青或皮疹的区域注射。应避免注射入瘢痕组织,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药物暴露量不足。

☆ 给药剂量与频率:推荐剂量为200mg, 通常首次注射后,根据病情每2-4周注射一次,具体需遵医嘱。


7、适用人群

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并非所有痛风患者的 “首选药”,它主要用于以下人群:

☆ 常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关节疼痛仍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

☆ 对传统药物不耐受(如严重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影响)的患者。

☆ 一年发作次数3次以上的痛风的患者。

☆ 合并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炎症难以控制的患者。


8、注意事项

☆ 注射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红肿、瘙痒,一般 1-2 天自行消退。

☆ 有严重感染(如活动性结核)、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 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避免与活疫苗同时使用。


9、贮藏

贮藏于 2~8 ℃, 避光保存和运输。

本品相比传统药物(如秋水仙碱、

非甾体类)的创新点


如何选择?

1、靶向治疗:通过抑制IL-1β炎症因子,直接阻断痛风急性发作的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2快速起效:单次皮下注射即可在24小时内显著缓解疼痛和炎症。

3、安全性高:临床试验显示,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耐受性良好。




审稿专家: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副主任药师 秦飞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