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每日一药】肺力咳合剂

发布日期:2025-09-25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 黄婉霞

药品分类:止咳祛痰用药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咳嗽、咳痰带来的不适困扰着无数人。肺力咳合剂凭借显著的止咳祛痰效果,成为众多家庭药箱中的“常驻嘉宾”。这款被称为“王牌选手”的中成药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接下来,我们从成分、性状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为您深度解析。

核心成分:传统配方与现代药理的结合

☆ 肺力咳合剂是由多种中药材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其成分的科学配伍是发挥药效的关键:

☆ 清热解毒类:黄芩含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减轻呼吸道炎症;前胡含白花前胡甲素等,可抑制支气管收缩,缓解气道痉挛。

☆ 止咳祛痰类:百部含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起到镇咳作用;桑白皮含黄酮类化合物,可促进痰液排出;葶苈子通过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增强祛痰效果。

☆ 其他成分:梧桐根、红花龙胆、红管药等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清热、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同时辅料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确保制剂稳定性 。

性状特征:直观辨识的关键

☆ 肺力咳合剂为棕红色至棕色的液体,质地均匀,带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苦。由于其成分中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放置后可能出现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这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药效。在使用前需充分摇匀,确保每一次服用的药物浓度一致。

功能主治:直击呼吸道症状的核心

☆ 基于成分的协同作用,肺力咳合剂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痰热犯肺所引起的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具体表现为:

☆ 止咳:通过作用于咳嗽反射中枢和外周感受器,抑制咳嗽冲动的产生,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引发的频繁咳嗽有明显缓解效果。

☆ 祛痰:促进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尤其适合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者。

☆ 平喘: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能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减轻喘息症状,改善通气功能。

用法用量:精准用药确保疗效

☆ 肺力咳合剂的用法用量需根据年龄和病情严格控制:

☆ 成人剂量:一般一次20毫升,一日3次。对于症状较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延长疗程。

☆ 儿童剂量:7岁以内一次10毫升;7 - 14岁一次15毫升;2 - 6岁建议根据体重按5 - 10ml/次给药,一日3次 。儿童用药时,建议使用专用量杯或滴管准确量取,避免剂量偏差影响疗效。

☆ 疗程:通常用于短期缓解症状,一般建议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若用药后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新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的用药风险

☆ 虽然肺力咳合剂整体安全性良好,但部分人群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多见于空腹服药或脾胃功能较弱者。出现此类症状时,可调整为餐后服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停药并咨询医生。

☆ 过敏反应:对药物成分(尤其是中药材)过敏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面部肿胀等过敏表现,严重时可诱发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 其他: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建议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注意事项:安全用药的重要保障

☆ 为确保肺力咳合剂的合理使用,需注意以下事项:

☆ 禁忌人群: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风寒袭肺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咽痒、痰白清稀)不宜使用,否则可能加重症状。

☆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用药安全性尚不明确,如需使用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药物相互作用:目前尚未发现与其他药物的明确相互作用,但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尤其是滋补性中药)时,建议间隔1 - 2小时,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品,避免潜在风险。

☆ 储存与使用: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防止药物变质;开启后建议在1 - 2个月内用完,若出现异味、变色、沉淀增多等现象,禁止使用。

☆ 症状监测: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咳嗽、咳痰变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

☆ 肺力咳合剂凭借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成为呼吸道疾病对症治疗的有效药物。但合理用药才是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前提,了解其成分、用法及注意事项,既能充分发挥药效,又能最大程度保障用药安全。如有任何用药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务人员。


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 黄婉霞

审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 郭燕容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