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哺乳期用药别踩雷!这些中成药成分可能伤害宝宝

发布日期:2025-09-05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仲姗姗

母乳喂养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石,但哺乳期妈妈一旦生病,如何安全用药却成了棘手的难题。中成药常被贴上“天然无害”的标签,成为许多家庭的首选。

然而,这些看似温和的药物背后可能暗藏风险——比如某些止咳糖浆含马兜铃酸,可能损伤婴儿肾脏通便药中的大黄成分,可能引发宝宝腹泻

许多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仅标注“尚不明确”,让妈妈们陷入“用还是不用”的两难。

本文从科学视角出发,揭开哺乳期中成药的安全盲区,帮助妈妈们在呵护自身健康的同时,为宝宝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哺乳期用药的挑战与核心原则

哺乳期母婴健康的特殊性在于,药物成分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由于婴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即使微量成分也可能因蓄积引发中毒风险。中成药常因“天然无害”的认知误区被盲目使用,但其成分复杂,既包含有效物质,也可能隐藏毒性成分(如朱砂、雄黄)。

因此,哺乳期用药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非必要不用药

优先通过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

例如,针对乳汁不足问题,可选择食疗调理(如通草鲫鱼汤、无花果炖瘦肉)结合轻柔按摩促进泌乳;

若出现乳腺炎初期症状(红肿热痛),可通过热敷配合按摩疏通乳腺管,避免药物干预;

对于情绪焦虑,可尝试按压内关穴、太冲穴调节气机,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必须用药时需严守安全法则

首先,控制用药时间与剂量,如通便类中成药(麻仁丸)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以防婴儿肠道菌群紊乱;

其次,择时哺乳,建议在哺乳后立即服药,并延迟下次哺乳时间至服药后4-6小时(血药浓度高峰期已过),利用药物代谢周期降低婴儿摄入量;

此外,优先选择单一成分中成药(如乳腺炎外敷蒲公英颗粒),避免复方制剂成分叠加风险。

密切观察婴儿反应

一旦出现腹泻、皮疹、异常哭闹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确保母婴安全。

药性偏颇类成分风险

哺乳期需警惕药性偏颇的中药成分,因其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哺乳期女性应避免自行使用此类药物,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权衡利弊,优先选择药性温和的替代方案。

活血化瘀类药物(如益母草、红花)可能延缓产后子宫修复进程,导致恶露增多,同时部分成分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发消化不良或肠道不适;

苦寒泻下类药物(如黄连、黄芩)长期使用易损伤母婴脾胃功能,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或大便溏稀,婴儿可能因乳汁中残留的寒凉成分出现异常哭闹或消化紊乱。

哺乳期常见症状与安全用药方案

乳汁不足

根据体质辨证选择:气血虚弱型(表现为乳汁清稀、面色苍白)可选用通乳颗粒(含黄芪、当归补气养血),脾胃虚弱型(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则适合催乳丸(以党参、山药健脾生乳)。

需严格避免含穿山甲、王不留行等破血通络成分的中成药(如通乳丹),此类药物可能引发乳腺管痉挛或加重乳汁淤积,用药前需排除乳腺导管堵塞(如硬块触痛),并结合通草鲫鱼汤等食疗及轻柔按摩辅助泌乳。

乳腺炎(初期红肿热痛)

外敷金黄散(含黄柏、大黄)或蒲公英颗粒冲泡湿敷以消肿止痛;轻度发热时可短期口服蒲地蓝消炎片(含蒲公英、黄芩),但需避免含皂角刺、乳香的复方制剂(如乳癖消片)。

需特别注意,化脓性乳腺炎禁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血府逐瘀胶囊),并应及时就医,以防感染扩散。

产后焦虑/失眠

可选择枣仁安神胶囊(含酸枣仁、五味子)缓解虚证失眠(心慌、多梦),或服用逍遥丸疏肝解郁(改善情绪低落、胸胁胀满)。

绝对禁忌含朱砂(如天王补心丹)、磁石(如安神补脑液)的镇静药,以免重金属通过乳汁损害婴儿神经发育。非药物干预如按压神门穴、涌泉穴及冥想放松亦可辅助调节情绪。

感冒

哺乳期感冒需分型用药:风热感冒(咽痛、黄痰)可短期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疗程不超过3天);风寒感冒(鼻塞、清涕)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桂枝颗粒,禁用含麻黄的制剂(如风寒感冒颗粒)以免发汗过度影响泌乳。若发热超过38.5℃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用中成药并就医。

便秘

局部使用开塞露应急,或短期(≤3天)服用麻仁润肠丸(含大黄,需严格控量),但需避免长期依赖番泻叶、芦荟等刺激性泻药(如通便灵胶囊)。

日常调理建议晨起空腹饮用温蜂蜜水,并增加燕麦、火龙果等膳食纤维摄入。

关键注意事项与自查技巧

哺乳期用药需警惕三大风险

首先,说明书陷阱——“尚不明确”并不等同于安全(如含苦杏仁的止咳糖浆可能含毒性成分),且需警惕成分的“伪装名称”(如“辰砂”实为含汞的朱砂、“砒石”指含砷的雄黄),这些别名易误导用药选择;

其次,中西药冲突——补铁剂应避免与含鞣酸的中成药(如五倍子)同服,以防鞣酸与铁结合降低药效;

最后,就医原则——若症状加重(如乳腺炎化脓、持续高热)或发热超过38.5℃,需立即就医而非自行用药,避免延误治疗。用药前务必核对药品全成分表(可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必要时咨询药师或中医师进行双重确认,确保母婴安全。

哺乳期使用中成药必须坚守"辨证为先,安全至上"原则,妈妈们需主动掌握药品成分知识(如警惕朱砂、雄黄及其别名"辰砂"),用药前务必咨询专业医师,杜绝依赖偏方。

建议采取三步安全策略

一查(说明书成分表,避开标注"尚不明确"及含毒性药材的药品)。

二观(用药期间密切监测婴儿睡眠、排便及皮肤状况,异常立即停药)。

三替代(优先非药物干预,如乳腺炎初期用热敷按摩替代内服药)。

通过科学权衡治疗需求与风险,既能缓解自身症状,又能为宝宝筑牢安全防线,让母乳喂养之路更加安心平稳。


作者: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仲姗姗

审稿专家: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赵慧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