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解毒除瘟,祛风通痹——翼首草

发布日期:2025-09-03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尤萌茹

翼首草是一味具有鲜明高原特色的中药材,主产于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高原地区,因生长在海拔3000-5500米的高寒草甸、砾石坡地,药用成分积累独特,是藏医药体系中的常用药材。别名:帮子毒乌(藏名)、 棒子头、狮子草。

【翼首草】

来源

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川续断科植物匙叶翼首草(匙叶翼首花)的干燥全草。

性状

全草:

长10-30cm,全株被白色柔毛。

根:

呈类圆锥形,多扭曲,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

茎:

具纵棱,节处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叶:

基生叶簇生,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圆形,边缘具疏锯齿;茎生叶对生,披针形。

花:

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3-4cm,总苞片叶状,花小,淡紫色。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毒除瘟,清热止痢,祛风通痹。用于流感、瘟疫、疮疡肿毒、风湿痹痛、鼻出血、便血等。

药用部位

川续断科植物匙叶翼首草的干燥全草。

多元用法

煎服

取3 - 9g(遵医嘱)与其他药材配伍煎汤,治疗热毒、风湿等,是藏医药常用方式。

外用敷贴

遇热毒疮疡,取新鲜翼首草(或干品煎汁),捣烂后局部敷用。

藏药成方

在藏药经典复方里,翼首草常与其他高原药材搭档,如参与治疗风湿、热毒病症的组方,发挥协同药用价值。

【功能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三萜及其苷、环烯醚萜、黄酮等, 其中主要以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主。

核心药用功效

清热解毒,解表散热

针对外感发热(尤其风热感冒初期),可清散风热、透发郁热,缓解咽痛、头痛、怕热等症状。

对热病烦躁(高烧不退、心神不宁),能“直折热势”,如藏医用于治疗传染病引发的热症、心热、血热等。

燥湿止痢,通因通用

是治疗湿热型痢疾的关键药材:针对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热痢”症状,通过苦寒降泻、燥湿解毒,清除肠道湿热邪毒(“通因通用”)。但寒痢(便稀如水、腹痛喜温)者禁用。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沉重),通过燥湿清热、通络止痛,标本兼顾。藏医也用于风湿性关节疼痛。

凉血止血

针对“血热妄行”导致的咳血、吐血、尿血、便血等,通过苦寒清热、凉血止血,降低血液“躁动”之势。

现代药理作用

翼首草中含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等成分,具有抗炎、镇静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作用。

抗炎

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风湿痹痛、疮疡肿痛。

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助力清热解毒。

【注意事项】

《藏药标准》

孕妇忌用。

《晶珠本草》

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用药

过敏体质者外用、内服后若出现皮疹瘙痒,立即停用;用量需遵医嘱,避免过量伤胃。

【总结】

翼首草药用价值显著,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现代研究也证实其抗炎、抗菌等活性;使用时需注意,煎服3-9g或入丸散,孕妇忌用,脾胃虚寒与过敏体质者慎用,务必遵医嘱。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尤萌茹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