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
李女士因干眼症合并结膜炎,医生为其开具了玻璃酸钠滴眼液(人工泪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抗菌药物)。李女士为了节省时间,同时滴两种眼药水,一周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 复查发现 由于眼药水使用间隔及滴药顺序有误,抗菌药物被人工泪液稀释,无法在眼表形成有效的杀菌浓度,导致炎症持续。这个案例警示我们:眼药水的使用间隔及使用顺序,直接影响药效发挥。 滴药间隔时间及科学依据
1、溶液型眼药水 一般来说,两种溶液型眼药水之间的间隔时间为5-10分钟[1]。眼球表面的泪液每5-10分钟更新一次,若间隔时间不足,后滴的药物会将前一种药液冲刷掉。 2、混悬型眼药水 混悬型眼药水中的药物颗粒需要充分分散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滴用后间隔10分钟以上再使用其他眼药水。 混悬型眼药水用前应摇匀。 3、眼用凝胶或眼膏 使用两种及以上眼用凝胶或眼膏时,间隔时间为15-20分钟,待其充分吸收后再涂另一种凝胶或眼膏。
眼药水的使用顺序
按照吸收速度分
按照吸收速度分:先滴吸收快的,再滴吸收慢的。顺序:溶液型→混悬型→眼用凝胶/眼膏。 溶液性眼药水如人工泪液,质地稀薄,吸收速度快,应优先使用。 混悬型眼药水如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使用前需充分摇匀,因其吸收较慢,应在溶液型眼药水之后使用。 眼用凝胶及眼膏,在眼表停留时间长,吸收较慢,应在最后使用[2],此外,眼用凝胶及眼膏会短暂影响视力,一般在午睡前或睡前使用。
按照刺激性分 按照刺激性分:先滴刺激性弱的,再滴刺激性强的。顺序:人工泪液→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 人工泪液主要用于滋润眼表,成分温和,刺激性小; 抗菌药物或激素类药物对眼表的刺激性相对较大。 如果先滴刺激性强的药物,可能导致眼表不适、泪液分泌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3]。
按照作用分 按照作用分:先滴缓解症状的,再滴治疗作用的。 以干眼症合并感染为例,人工泪液能迅速缓解眼干、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改善眼表环境,为抗菌药物的作用发挥创造良好条件。先使用人工泪液,让眼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再滴抗菌药物,能使抗菌药物更好地发挥杀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Part 04 总结
表1 不同类型眼药水的使用优先级
守护眼部健康: 正确的用药顺序与规范的操作,才能让眼药水发挥最大功效。
审稿专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药学部主任 梅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