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章节,我们探讨了运动与药物的协同效应及潜在风险,本章节我们共同看看如何掌握个体化运动与用药管理的平衡。
掌握平衡术
让运动与药物和谐共舞
那么,银发族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驾驭好运动与药物,让两者和谐共舞,将健康效益最大化呢?事实上,关键在于“个体化”和“科学运动”两个方面:
医生是总指挥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您开始一项新的运动计划或者想改变现有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长前,务必先咨询医生。详细告诉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也包括保健品),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评估潜在的相互影响,给您最合适的建议。
比如,某些药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者调整服药时间?这种运动是否适合您?也就是说,运动和服药一样也需要谨遵医嘱。
选择合适的运动
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适宜的。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基石,如匀速走、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每周累计150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还应该分几次来完成。
力量训练同样要适量,用弹力带、小哑铃或自身体重来锻炼主要肌群,每周2~3次即可,以求维持肌肉力量和骨量,防止跌倒。
平衡训练也是很好的,如单腿站立、脚跟、脚尖走路、太极拳的某些招式等,当然能够融入日常生活就更好了。
记住,运动前做些柔韧拉伸的预热活动,循序渐进,让身体有适应的时间是恰当的。
倾听身体的声音
运动不是比赛,切忌急于求成,运动更不是任务,毋需一蹴而就。
一定要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感觉身体适应了,再一点点、慢慢地去增加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
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要用心地去感受身体的反馈。感觉轻松或只是微微出汗,乃至稍微有点累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胸痛、胸闷、严重的呼吸困难、头晕目眩、或者某个部位剧烈疼痛,这就是身体发出的“停止信号”,必须停止运动并休息,必要时就医。
记住,“无痛”运动或适度“疲劳”才是可持续运动的首要,运动不强求,运动不过量。
做好防护,有备无患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要按医嘱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运动前后尤其应该关注指标。出门运动时,带上“健康三件套”:
①一张写有姓名、紧急联系人、主要疾病和用药信息的卡片。
②几块能快速升血糖的糖果或小饼干。
③装好水的水杯,并带上手机,便于联系。如果可能,约上老伴或老友一起运动,既能互相鼓励,又能彼此照应。
结语
解锁健康晚年的双重密码
对于追求健康长寿的广大银发族而言,科学合理的运动与精准的药物管理如同健康天平的两端,二者缺一不可。事实上,运动能成为药物的盟友,提升药效,改善体质,甚至有望减轻“药罐子”的负担。而忽视药物在运动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会让运动这一益事反其道行之,最终徒增遗憾。
谨记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方案。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所服药物、基础水平,共同决定了最适合您的“运动-用药”组合。在开启运动计划之前,务必与医生深入沟通,诚如用药前一样去制定运动的个体化方案,因人而异、因药而异,循序渐进地开始,细心感受身体的反馈,并做好必要的防护。
当科学的运动处方遇上精准的用药指导,才是真正掌握了开启活力、健康晚年、幸福安康的双重密码。愿每一位银发长者都能在运动中焕发活力,在合理用药的加持下,安享幸福安康的金色年华!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周国杰 杨相谐 田浩 刘清清
审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 石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