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山银花

发布日期:2025-07-31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尤萌茹

在中医药的宝库中,山银花是一味常被提及却又容易被误解的药材。它与金银花外形相似,功效有重叠,却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与应用特点。为了清晰认识山银花,了解它在清热解毒、守护健康中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山银花的药用奥秘,学会科学运用这味本草力量。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每年夏季,当花朵含苞待放或初绽时,经采摘、干燥等处理,便成为可供药用的中药材。

【性状】

不同品种略有差异,整体多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 。表面黄白色至绿白色(贮久色渐深 ),密被短柔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 。归肺、心、胃经 ,寒性特质赋予其清热之力,归经决定作用趋向,可作用于肺、心、胃相关病症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像外感风热引发的发热、咽痛,热毒导致的疮疡肿痛等,都可借其药力缓解 。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日,水煎时建议后下(煎药结束前10-15分钟加入),避免有效成分过度挥发,用于外感风热、痈肿疮毒等病症。

外用:适量(鲜品可捣敷,干品煎水外洗或含漱), 外用需清洁患处,避免刺激破损皮肤,用于皮肤疮疡、咽喉肿痛(含漱)。

茶饮:日常清热(短期饮用)3-6g/次,每日不超过10g,连续饮用不超过3天,脾胃虚寒者禁用。

【药食两用价值】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对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引发的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山银花能凭借其寒性特质,清除体内热毒,缓解不适。

消肿利咽:当咽喉因热毒出现肿痛,或皮肤因热毒引发疮疡时,山银花可通过消散热毒,减轻肿胀,舒缓咽喉不适,促进疮疡愈合。

食用价值

部分地区会用山银花制茶、煲汤等,制成的山银花茶饮,清香爽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清热解暑 。不过,且因性寒,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

【与金银花的区别】

山银花常被与金银花对比,二者虽同属忍冬科,都有清热解毒之效,但存在明显区别:

山银花与金银花虽功效近似,但来源、成分有别,临床应用和食用时,不要随意混淆替换 。

【注意事项】

山银花性寒,脾胃虚寒者(常表现为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腹泻等 )慎用 ,以免加重虚寒症状 ;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不利于疮疡恢复 。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尤萌茹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