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小小锭剂 大有乾坤——揭秘中医药锭剂剂型

发布日期:2025-07-25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执业药师 魏骏

锭剂作为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其灵感借鉴自古代金属铸锭形态,外形多样,有纺锤形、棍形、纽扣形、饼形等形状。

锭剂可根据疾病部位和用途灵活多变,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如万应锭制成小纺锤形,可直接内服

制成一端粗一端细的纺锤形,可直接涂敷患处

眼药锭剂制成细长圆柱形可往眼角直接涂抹

同时,锭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锭剂里的乾坤故事。

锭剂的起源

东晋

锭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用青木香、白芷、零陵香、甘松香、泽兰等药材作“梃”的记载,这里的“梃”也就是后世“锭剂”的雏形。

唐代

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以“鸡子白”“蜜”“蜡”等作为赋形剂,结合白芷等五十味药制备“梃”的工艺流程,这表明在唐朝时期,锭剂的制作工艺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苏轼、沈括编纂的《苏沈良方·朱砂膏》中出现“破苏合油剂诸药为小锭子。

宋代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紫金锭如圣饼。而到了南宋,医家陈自明也在《外科精要》载:“神仙追毒丸又名紫金锭。”

明代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有万应锭等多种锭剂的记载。从此之后,锭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剂型。

金、元、明、清

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锭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锭剂方剂,如保生锭、万应锭、八宝五胆药墨锭、八宝丹锭、片仔癀锭等。

锭剂硬度高、含水量低,有利于制剂长期贮存和外出携带,并且可根据要求选用不同形状模具制备,既可内服,亦可外用,有些品种甚至还可内外兼用。

这对制剂技术及储存、物流条件不发达的古代来说,是一种优势显著的剂型。

锭剂的制作步骤

虽然不同的中医典籍对于锭剂的制作工艺记载都略有区别,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药物研磨

制作锭剂的第一步是将不同药物研成极细的粉末,充分混合,以确保药物的均匀性和溶解性;

加入赋形剂

将配制的药物混合粉末与适量的蜂蜜、糯米粉、黄蜡等赋形剂混合均匀,以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和稳定性的软材;

压制成型

将制备完成的软材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模具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压制后的锭剂需要充分干燥,降低其中含水量,以便保存和携带。

锭剂的其他价值

锭剂不仅是一种药物剂型,还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军事价值。

在古代,锭剂的制作往往与端午等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联。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制作锭剂,并将其作为驱邪避疫的象征。

同时,锭剂的制作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和信仰。由于锭剂可长期贮存,且便于携带,因此在一些古代军事文献中,还有军队出征时携带锭剂的记载,它们可缓解瘴气侵袭、舟车劳顿、清热解毒、刀枪创伤等,为我国军事中医药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随着岁月的流淌,锭剂也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书写新的中国故事。

我们就拿著名的八宝丹锭剂来说,相传在明朝时期,宫廷御医采用牛黄、麝香、羚羊角、珍珠等珍稀药材组方,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锭子药”--“八宝丹”,在宫廷中代代相传。明末清初,随着朝代更替,八宝丹的药方流入民间。经过数代人的精心坚守与传承,现如今八宝丹的配方和工艺不断传承,为更多的市民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

锭剂作为中药的一种古老剂型,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且疗效显著。它不仅承载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和信仰,还体现了古代制药技术的精湛和巧妙。在现代社会,锭剂经过不断的守正创新,提升了产品质量与应用范围,继续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执业药师 魏骏

审稿专家: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主任药师 朱全刚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