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咳嗽表现各异,治疗方法大不同,一文教您精准应对!

发布日期:2025-07-17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田莹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机制,通过迅速排出气体来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和分泌物。然而,它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兆。

为什么有些人咳嗽久治不愈,即便尝试了各种药物却效果甚微?

事实上,咳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应对方法也各不相同!

导致咳嗽的常见疾病

感冒和流感:这是引发咳嗽的最常见原因,通常伴随鼻塞、喉咙痛等症状。

支气管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支气管炎,都会导致咳嗽,尤其在早晨症状更为明显。

肺炎:咳嗽常伴有发热、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哮喘:咳嗽伴随喘息和呼吸困难,尤其在夜间或运动后症状加剧。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常见于长期吸烟者,咳嗽时伴有痰液。

肺结核: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体重下降和夜间盗汗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咳嗽伴随烧心和反酸的症状。

药物副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可能引起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

咳嗽表现不同 治疗方法也不同

表现一

对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但无咳痰或仅有少量痰液,且无鼻塞、流涕、咽痒、胃反酸、嗳气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单一成分的镇咳药,例如右美沙芬,右美沙芬与布洛芬的复方制剂,可有效缓解咳嗽伴咽喉痛,并增强抗炎效果。

表现二

对于咳嗽且伴有痰液难以咳出或痰液过多的患者,可以使用祛痰剂或粘痰溶解剂,例如氨溴索、溴己新、氯化铵、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

表现三

对于咳嗽伴随流鼻涕、鼻塞、喷嚏等鼻部症状,且表现为干咳或痰量较少的情况,建议使用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或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这两种复方药物均具有镇咳和缓解鼻部症状的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指出,18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含可待因的药物。因此,在使用复方制剂时,务必仔细核对药物成分,确保不含可待因。

表现四

对于咳嗽伴有气短或气喘,或咳嗽明显时伴有呼吸不畅感,无鼻部症状,可使用含氨茶碱、氯苯那敏等成分的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表现五

对于咳嗽并伴有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上腹部饱胀感等典型反流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患者,建议行抗酸治疗,例如使用奥美拉唑等药物,以治疗由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咳嗽。

表现六

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异性咳嗽、咽喉炎、药物性咳嗽、心因性咳嗽等疾病,需要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或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组胺药物。

表现七

对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可能引起干咳则可考虑更换原治疗药物。

表现八

对于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选择哪种抗菌药物,都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表现九

植物药物的现代研究:例如,蜂蜜提取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治疗儿童急性咳嗽,其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作用以及对支气管黏膜的保护;川贝母生物碱(如贝母甲素)则是一种新型纳米递送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此外,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病毒和镇咳的双重功效,特别适用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

表现十

雾化治疗是咳嗽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将药物直接输送至呼吸道,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并减少全身性副作用,其适用人群广泛。然而,必须严格遵守适应症,避免过度使用。应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需进行长期随访,以优化治疗效果并确保安全性。

咳嗽的预防与护理指南

良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避免接触刺激物

远离烟雾、灰尘、化学品等可能引发咳嗽的刺激物。如果不可避免,建议佩戴口罩以减少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缓解喉咙干燥和咳嗽症状。确保定期清洁加湿器,以防止细菌滋生。

多喝水

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咳嗽更容易排出。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

合理用药

如果咳嗽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并遵医嘱使用止咳药物或抗生素。切勿自行滥用药物,以免产生副作用或延误治疗。

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和充足睡眠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也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温馨提示

若咳嗽持续不愈,并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或出现长期或严重的咳嗽,应及时就医。同时,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避免药物滥用。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田莹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