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民间的 “白毛藤”,却是抗癌良药——白英

发布日期:2025-07-08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中山市西区医院药剂科 药师 郭志豪

[白英的植物与历史]

白英为茄科茄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全草及根均可入药。其茎密被白色柔毛,叶片卵形,夏秋开白色小花,果实球形熟时红紫,故民间又称 “白毛藤”“红丝线”。白英之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其 “主寒热八疸,消渴,补中益气”。历代医家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归肝、胃经,《本草纲目拾遗》更记载其 “治丹毒,疔疮,黄疸,淋病”,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常用药。

[药用功效与临床应用]

白英性寒,味苦、甘,具有以下核心功效:

  1.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2. 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如腮腺炎、毛囊炎等,可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煎汤内服或外敷。
  3. 现代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肺癌、胃癌、肝癌等肿瘤,常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配伍,缓解放化疗后的热毒症状。
  4. 利湿退黄,通淋利尿:治疗湿热黄疸(如病毒性肝炎)、湿热淋证(尿路感染),症见小便短赤、黄疸口苦,常与茵陈、栀子、金钱草同用。
  5.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对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有缓解作用,可配伍秦艽、防己等药。

[经典方剂]

白英消瘤汤(现代经验方)

组成:白英 30 克,半枝莲 20 克,白花蛇舌草 20 克,莪术 10 克;

功效:用于肿瘤辅助治疗,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白英退黄汤(《中医肝胆病学》)

组成:白英 15 克,茵陈 15 克,栀子 10 克,大黄 6 克;

功效:主治湿热黄疸,利胆退黄。


[现代药理研究]

抗肿瘤作用:

白英中的甾体皂苷(如白英皂苷 D) 和生物碱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对肝癌、肺癌细胞株有显著抑制作用。

免疫调节与抗炎:

提取物能增强 T 淋巴细胞活性,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同时抑制炎症因子(如 IL-6、TNF-α)释放,缓解慢性炎症反应。

保肝利胆:

动物实验表明,白英可降低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血清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胆汁分泌。

抗病毒:

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可干扰病毒复制周期。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 克;或入丸散。鲜品用量可加倍,外用适量。

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治疗皮肤感染、湿疹等。

[禁忌与副作用]

1、脾胃虚寒者慎用:可能加重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影响胎儿稳定,且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分泌。

3、长期服用需监测肝功能:大剂量(超过 50 克 / 日)可能引起肝损伤,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鉴别]

优质白英:全草多缠绕成团,茎密被白色柔毛,叶片灰绿色,花白色,果实红紫色,味微苦甘。

常见伪品:

  1. 龙葵:叶片卵形,果实黑色,无白色柔毛,清热解毒力较弱。
  2. 白前(萝藦科植物):根呈簇状,味微甜,主止咳化痰,与白英功效迥异。

最后总结

白英作为药食两用的经典中药,在清热解毒、抗肿瘤、保肝等领域兼具传统应用与现代研究支撑。但其药性寒凉,需辨证使用,尤其脾胃虚寒者需谨慎。未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如甾体皂苷)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白英或在肿瘤免疫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防治中发挥更大价值。


审稿专家:中山市西区医院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梁均玉

作者:中山市西区医院药剂科 药师 郭志豪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