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不良反应

服用以下几类药治病,同驾驶会丧命

发布日期:2017-08-01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 作者:刘秀兰,李娟,杜光

开车不喝酒的道理已深入人心,可您知道最近有市民服用藿香正气水而被查出酒驾吗?深入调查发现竟是藿香正气水中40~50%酒精惹的祸,虽然该药常用在防中暑、治感冒方面的家庭必备之物,但开车时服用可能会给您带来牢狱之灾。据调查发现,70%驾驶员与药店工作人员不了解药驾,殊不知,酒驾如狼,药驾似虎。那么,哪些药物会影响驾驶安全,如何有效预防药驾呢?

 

upfile

您药驾了吗?

药驾(drugdriving)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视力模糊、定向力障碍等副作用会影响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判断特性和操作特性,因而很容易酿成祸患。世界卫生组织对驾驶产生影响的药物做出如下分类。

1、抗组织胺药可引起嗜睡、困倦

新康泰克、感冒通等常用复方感冒药物中多加有传统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赛庚啶等。可减轻感冒的鼻塞、流涕等症状,但其明显抑制大脑中枢,产生嗜、视力模糊、头痛等症状,可能影响思维与操作的敏捷性,故不应驾驶。

2、停用催眠、抗焦虑药短时间内仍可残留睡意

镇静催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出现嗜睡、视力模糊、睡眠状态。安定、氯硝安定等苯二氮䓬类,佐匹克隆、唑吡坦等新一代的催眠药除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外,还具有抗焦虑作用,但停药后往往有疲倦和嗜睡等后遗效应,并可持续多日。

3、新型抗抑郁药也有头晕、疲劳等不良反应

目前,抗抑郁药物大多数通过影响中枢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发挥作用,容易出现困倦、头痛等症状,不同结构类型的药物又有各自的不良反应特点。如新型抗抑郁药舍曲林,服用后偶出现呕吐、头晕、震颤等症状。

4、解热镇痛药副作用更多,不可轻视

头痛、发烧、关节或肌肉酸痛,解热镇痛药是最好的帮手,但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头晕、焦虑及失眠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故不应驾驶。

5、服降压药和抗心绞痛药易出现昏迷

硝苯地平、普萘洛尔等降压药和双嘧达莫等抗心绞痛药服用后可出现乏力、嗜睡、眼花、体位性低血压、心慌等症状。患者在服药初期处于适应调节阶段,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重驾车。在使用哌唑嗪等药物初期,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并引起昏迷,严重威胁驾车安全。

6、降糖药物易导致低血糖、心悸、头晕

糖尿病患者在驾驶车辆过程中,要谨防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以免引起心悸、头晕、虚脱症状,尤其是在饥饿状态下。各类降糖药物都可引起低血糖,但以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多见,消渴丸中含有西药成分格列本脲,也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如将其与磺酰脲类药物联用,更容易诱发低血糖症状。

7、女性专用药物易致头痛

女性驾车时期常处于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殊、复杂的生理变化中,故女性专用的避孕药、妇科疾病和激素紊乱引起经期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用药使用率相当高。当这些激素调节药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时,竞争血浆蛋白,可能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从而导致药驾。如口服避孕药能减缓咖啡因体内清除,导致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增强,轻者出现头痛、焦虑症状,重者出现思维涣散、肌肉抽搐等症状。因此,女性专用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必须予以额外的重视。

做好以下几点,避免药驾惹麻烦:

(1)主动提出“我需要开车”,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影响驾驶的药物。

(2)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关注“用量、副作用和禁忌”等。如有“可见嗜睡、困倦,不得驾驶机”字样,则不适宜吃药后驾车。

(3)避免超剂量和重复用药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等引发的不良反应。

(4)避免在血药浓度峰值时间内驾车等,一般服用感冒药6小时后驾车相对安全。

(5)对于女性朋友,还应防范女性专用药物可能对驾车带来的影响。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