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是不是也常常关心孩子的身高问题?是不是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着急,秋天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好时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科学助力孩子长高,避开误区,抓住关键! 一、身高到底由什么决定? 遗传固然重要,但后天干预也能“逆天改命”! 关键指标:骨骺线 骨骺线是判断孩子还能不能长高的“晴雨表”。如果它还没闭合,就还有长高机会;一旦闭合,身高就基本定型了。但是尽管骨龄的规律性变化能比较好地反映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和生长潜力,但由于骨骼发育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也受到内分泌激素、炎症、营养状态、某些药物等多因素影响,导致骨龄的进展呈现连续性、非匀速性、个体性的特点,因此单纯用骨龄预测也不科学,需要全面分析。低年龄段儿童正常骨发育存在较大的变异性,骨龄评估诊断价值有限,因此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常规检测骨龄。
二、抓住长高“三大黄金期”! 时期 年龄 阶段年增长身高 婴儿期 0~1岁 约25cm以上 幼儿期 1~3岁 约10~12cm/年 青春期 10~16岁左右 约8~10cm/年 提示:在这三个阶段加强营养和运动,效果翻倍!
三、科学长高“五大法宝” 吃得对:每天一杯奶、一个蛋、一份肉/鱼,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 调理脾胃:脾胃好,营养吸收才好!少吃冷饮、甜食,避免积食。 睡得香: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后起床。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最旺盛! 心情好:家庭和谐、情绪稳定,孩子才能长得更好哦~ 动起来:每天跳绳、打球、游泳、跳高……户外运动尤其推荐!
四、生长激素:能用吗?安全吗? 很多家长一听“激素”就害怕,但其实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它不会导致肥胖、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01、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需经医生专业评估) 骨骺线未闭合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 02、哪些孩子不适合? 活动性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重度肥胖、未控制的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活动性精神病等等均不适合使用。 03、生长激素使用的误区 很多家长认为身材矮小使用生长激素就万无一失了,其实在使用生长激素前孩子还需要进行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试验药物为胰岛素、精氨酸、可乐定、左旋多巴、吡啶斯的明等。需要在骨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性腺发育状态、身高生长速度等综合评估。 家长要注意,不能一看孩子个子矮,就想着用生长激素来催长。这就像钥匙开锁,如果孩子身体里接收生长激素的“锁”坏了(医学上叫“生长激素受体缺陷”),你打再多“钥匙”(激素)进去也打不开门,根本没用。所以,必须得经过医院专业的全面检查,搞清楚孩子到底为什么矮,再由医生决定是不是真的需要用、怎么用。这样才能避免花冤枉钱、孩子白受罪。 04、使用后要监测什么? 用了生长激素之后,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一般是3到6个月一次。这次复查主要是为了盯住几件关键事: 身高、体重:看看这几个月长的速度理不理想,效果怎么样。 骨龄(拍个左手X光片):看看孩子的“骨头年龄”跑得快不快,能为了长高让骨头提前成熟闭合了,那反而会缩短总的生产时间。 查血糖和甲状腺功能:这是为了监测用药安全,确保生长激素没有影响到孩子的糖代谢和甲状腺工作。 温馨提示 生长激素不是“想打就能打”,必须在专业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使用。同时,营养、睡眠、运动、心情才是孩子长高的基石! 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长,科学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