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肺腺癌患者如何选择免疫疗法?

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关靖怡

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是全球肺癌死亡的首要原因。约30%-40%肺腺癌患者无驱动基因突变(如EGFR/ALK),传统化疗疗效有限(1年生存率仅35%),免疫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生存(5年生存率达20%);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肺腺癌的重要治疗策略。

以下跟大家介绍一下免疫疗法针对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以及驱动基因阳性(如EGFR突变)肺腺癌常用方案有哪些?

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的免疫联合方案

免疫+化疗(标准一线方案)

常用方案: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舒格利单抗)联合铂类+培美曲塞。
疗程周期: 每21天(3周)为一个周期。

免疫抑制剂:

第1天(每3周1次,静脉输注)

帕博利珠单抗:200 mg(输注时间通常约30分钟) 
替雷利珠单抗:200 mg,
舒格利单抗:1200 mg,

卡铂

第1天

静脉输注 (输注时间通常30-60分钟)

培美曲塞

第1天

500mg/m²,静脉输注 (输注时间通常约10分钟)

治疗阶段

(1)诱导阶段 (通常4-6个周期): 同时给予免疫抑制剂 + 卡铂 + 培美曲塞。

(2)维持阶段:停用卡铂。继续免疫抑制剂 (同剂量,每3周一次) + 培美曲塞 (同剂量,每3周一次,第1天)。

(3)总持续时间:化疗(培美曲塞): 维持治疗可持续使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4)免疫抑制剂: 通常持续使用2年,或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达到最大临床获益。具体时长需个体化评估。

免疫抑制剂 + 顺铂 + 培美曲塞/白蛋白紫杉醇

免疫抑制剂: 同方案1 (剂量和用药日不变)。

顺铂: 75 mg/m², 第1天, 静脉输注 (输注前后需充分水化,输注时间通常1-2小时或更长以减轻肾毒性)。

培美曲塞: 500 mg/m², 第1天。

疗程周期: 每21天(3周)为一个周期。

治疗阶段 

(1)同方案1 (诱导4-6周期后停顺铂,进入免疫+培美曲塞维持)。

(2)总持续时间: 同方案1。

卡铂: AUC, 第1天。

白蛋白紫杉醇: 有两种常用方案:

方案A (每3周): 100 mg/m², 第1、8、15天 (每周一次,连续三周,第四周休息)。

方案B (每3周): 400 mg/m², 第1天 (单次给药)。

具体选择哪种方案需根据医生判断、患者耐受性和药物说明书推荐。方案A分次给药可能耐受性更好。

(3)诱导阶段 (通常4-6个周期): 免疫抑制剂 (第1天) + 卡铂 (第1天) + 白蛋白紫杉醇 (按所选方案在相应日期给药)。

(4)维持阶段:停用卡铂和白蛋白紫杉醇。继续免疫抑制剂 (同剂量,每3周一次)。 

(5)总持续时间:免疫抑制剂: 通常持续使用2年,或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达到最大临床获益。

02

驱动基因阳性(如EGFR突变)
肺腺癌的免疫联合方案

此类患者一线靶向治疗失败后,可考虑以下策略:

免疫+抗血管+化疗(四药方案)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基于IMpower150研究,EGFR-TKI耐药后中位OS显著延长(探索性分析有效)。

适用人群:EGFR/ALK靶向耐药且无T790M突变者。

抗体偶联药物(ADC)

德达博妥单抗:用于EGFR-TKI和含铂化疗失败患者,ORR 43%,中位OS 15.6个月。

优势:不依赖EGFR通路,对TROP2高表达肿瘤有效。

免疫单药(限PD-L1高表达)

度伐利尤单抗:PD-L1≥25%的EGFR/ALK阳性患者,中位OS 13.3个月.

注意事项

预处理药物:

(A)培美曲塞: 必须在使用前1周开始口服叶酸 (350-1000 μg/日),并在首次给药前7天内肌肉注射维生素 B₁₂ (1000 μg),之后每3个周期注射一次。整个治疗期间持续服用叶酸直至最后一次培美曲塞后21天。需在培美曲塞给药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口服地塞米松 (4mg,每日2次) 预防皮疹。 

(B)顺铂: 强烈推荐使用强效止吐药 (如5-HT3受体拮抗剂 + NK1受体拮抗剂 + 地塞米松) 预防恶心呕吐。充分水化至关重要。

(C)紫杉醇类: 通常需要抗过敏预处理,使用地塞米松、抗组胺药、H2受体拮抗剂等。

剂量调整:

所有药物剂量都可能因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irAE)而需要调整或延迟给药。调整方案需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 

给药顺序:

通常在同一天先输注免疫抑制剂,再输注化疗药物。具体顺序应参考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践。 

免疫治疗的崛起为肺腺癌患者点燃了新的生命之光——从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一线首选,到EGFR耐药后的破局之选,联合策略正不断突破生存瓶颈。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关靖怡

一审: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茹锐贞

二审: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吴兰芬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