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哮喘维持治疗药物
适应症
☆ 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患者的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的维持治疗。
作用机制
☆ 靶点精准:活性成分本瑞利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靶向结合人白介素-5受体的α亚基(IL-5Rα)结合。
☆ 清除关键细胞:诱导自然杀伤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快速清除血或组织嗜酸性粒细胞。
☆ 源头抗炎:通过显著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从源头上减轻由其驱动的气道炎症,从而控制哮喘。
用法用量
☆ 给药途径:仅供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腹部或上臂(上臂注射需由医护人员操作)。
☆ 推荐剂量:每次注射30mg。
☆ 给药频率:
起始阶段:前3次给药,每4周注射一次。
维持阶段:之后转为每8周注射一次。
☆ 使用注意:
①使用前需在室温下放置约30分钟回暖。
②注射前需目视检查药液:应为澄清至乳浊、无色至淡黄色溶液,允许有少量半透明或白色至类白色颗粒。如发现浑浊、变色、大颗粒或异物,禁止使用。
③配备自动注射笔,经医护人员培训并评估合适后,患者或照护者可自行在家注射。
不良反应
☆ 常见反应(≥5%):头痛、咽炎(喉咙痛)。
重要不良反应:
☆ 超敏反应:发生率约3%,包括速发严重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皮疹等。多在给药后数小时内发生,偶有延迟(几天内)。给药后需监测,一旦发生需永久停药并紧急处理。
☆ 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发红、瘙痒、硬结等,发生率约2.2%。
☆ 其他:发热等,发生率较低。
☆ 免疫原性:部分患者会产生抗药抗体(包括中和抗体),可能增加药物清除率,但未观察到对疗效或安全性产生明确影响。
注意事项
☆ 不用于急性发作:不可用于治疗急性哮喘症状、急性支气管痉挛或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失控或恶化时需及时就医。
☆ 激素不能骤停:开始本品治疗后,禁止突然停用全身性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需减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缓慢、逐步进行,以防戒断症状或潜在疾病复发。
☆ 寄生虫感染风险: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寄生虫(蠕虫)免疫。已知有蠕虫感染者,开始治疗前需先治疗感染。治疗期间发生蠕虫感染且治疗无效时,应暂停本品直至感染痊愈。
特殊人群用药
☆ 儿童:12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12-17岁青少年用法用量同成人,无需调整。安全性特征与成人总体相似。
☆ 老年人(≥65岁):研究数据显示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无显著差异,无需调整剂量,但个体敏感性差异可能存在。
☆ 孕妇:人类妊娠数据有限,动物实验未显示直接生殖毒性。单克隆抗体在孕晚期可能通过胎盘。未控制的哮喘对孕妇和胎儿风险明确,孕期使用需由医生充分权衡利弊,并严密监测哮喘控制。
☆ 哺乳期:尚无关于人或动物乳汁中是否存在本品的证据。
☆ 肝肾功能不全:研究显示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贮藏
☆ 主要条件:于 2°C 至 8°C 冰箱冷藏,避光保存和运输。
☆ 自动注射笔特殊规定:若需临时携带(如旅行),未开封的自动注射笔可在原始包装内、避光条件下,于不超过 25°C 的室温中存放,最长 14 天。一旦从冰箱取出并达到室温,必须在 14 天内使用或丢弃。
☆ 禁止:冷冻、用力摇晃、暴露于高温。
本瑞利珠单抗是治疗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重要靶向药物,其“四周三针,后续八周一针”的给药方案和自动注射笔设计,为患者提供了治疗便利。使用时需严格遵循适应症,警惕超敏反应,注意激素不能骤停和潜在的寄生虫感染问题,并按规定条件贮藏。患者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国药东风总医院 主管药师 丁雪茹
审稿专家:国药东风总医院 副主任药师 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