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近日感到头晕乏力,测量血压发现仅有98/58mmHg,这让他感到困惑:“我服用降压药已经多年,血压一直稳定在110/70mmHg左右,从未低到如此程度!”经过仔细询问,我们了解到张大爷日常服用的降压药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入夏季后,他未监测血压,继续按冬季的方案服用。
作为药师,我借此机会提醒所有高血压患者:随着季节变化,部分患者的血压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进入夏季,若继续沿用冬季的降压方案,可能会引发血压过低的风险。
为什么夏天血压容易变低?
血压的调控是一个精密的生理过程,受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协同作用。
血管
夏季气温升高,体表血管扩张,尤其是皮肤血管大量开放,导致更多血液分布于体表,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进而使血压下降。
交感神经
身体里重要的 “调控系统” -交感神经开始 “放慢工作节奏”。它就像身体的 “兴奋开关”,夏天它变得不那么活跃了,不会再拼命 “催促” 血管收缩。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的活跃程度比冬天低,血管收缩和身体储水储钠的情况也会减轻。
夏季,人体因出汗量显著增加,会导致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流失,进而引起血容量减少,最终导致血压降低。
换季如何科学调整降压方案
节令交替,勤测血压
许多经验丰富的高血压患者会在每年春季3月至4月换季期间,开始规律地监测血压并记录数据。同样地,当天气由热转冷时,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因此在秋冬季节交替时,也应开始进行规律的血压监测。
血压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
当您发现血压降低时,不建议自行调整降压药物,因为不同患者的降压调整方案各不相同。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靶器官受损程度、合并症(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调整方案。
调整方案可能涉及减少单药剂量、更换降压药物种类,或暂时停用部分作用较强的降压药物。
例如,在张大爷的治疗中,医生将原本含有利尿剂的药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替换成了不含利尿剂的药物厄贝沙坦。
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入夏都要调整
不同的高血压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年龄、性别、睡眠习惯、饮食偏好、基础血压水平、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血压在夏季的变化。
年龄因素
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血压调节机制通常较为健全,因此在夏季血压波动可能相对较小;相比之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则常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下降等问题,导致血管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部分患者的血压可能会显著下降,收缩压甚至可能降至100 mmHg以下,同时伴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睡眠质量
夏季昼长夜短,部分患者因睡眠不足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反而升高,此时,调整作息习惯相较于调整药物,可能更为关键和重要。
饮食结构
高盐饮食(如夏季常吃的烧烤、腌制品)会抵消血管扩张带来的降压效应,若患者未改变饮食习惯,即使夏季也可能需维持原药量。
药师提醒
1.夏季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而言,是血压管理的“特殊窗口期”,但调整治疗方案的核心始终是“因人而异”和“科学监测”。
2.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夏季血压下降是身体对环境变化的正常反应,盲目减少药物可能会打破长期维持的血压平衡;而对另一些患者来说,及时调整药物则是预防低血压风险的重要手段。
3.无论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请谨记:规律监测是基础,医生指导是关键,而生活方式干预则是根本。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杨萍
审稿: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