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要不要养肝?
不错,春天确实是养肝的最好季节。
《黄帝内经·素问》里头就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百岁药王孙思邈《孙真人摄养论》也说:“二月肾气微,肝当正王。宜臧酸增辛,助肾补肝”、“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宜臧甘增辛”、“四月肝藏已病,心藏渐壮。宜增酸臧苦,补肾助肝,调胃气。”
中医认为春天属木,木主生发,这就是为什么春天跟肝联系得如此紧密的原因。肝在中医里主疏泄,想要肝的功能能够顺畅发挥,就必须要跟上大自然的节律,才能正常运转起来。
而且,根据中医整体观可知,肝气不舒会犯脾胃、肝火犯肺、肝气久滞会血瘀。
那么,是不是都舒肝颗粒吃起来,就是养肝?是不是小心肝一养,就会更女靓男帅?
用药养肝要辩证
就算某个人检验、B超指标完全正常,可能都会存在相应的症状。所以中医辨证论治,讲的是整体观,然后辩证用药,才是核心关键。
肝阴虚、肝血不足
症状:
若素体阴虚,或肾阴亏耗,或久病失养,则可致肝之阴血不足。临证可见视力减退、二目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肢体麻木、脉弦细等。
治则:
柔肝之法。柔肝解郁、柔肝通络、柔肝舒筋。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等,常用方,可选一贯煎。
肝阳上亢
症状:
(1)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或久病失养,致肾阴亏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而可致肝阳上亢。临证可见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颧红、五心烦热、消瘦、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阴而平肝潜阳,可选镇肝熄风汤。
(2)或者,肝气升发过度,郁火上逆也可致肝阳上亢,临证可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
清肝而平肝潜阳,可选天麻钩藤饮。
肝气不舒
症状:
肝脏性喜条达舒畅,如树木之喜欢向上升发,不能抑郁。若因精神刺激等造成肝气不舒,出现胸胁苦满疼痛,闷闷不乐,喜叹息,食欲不振等症,便成为肝气郁结之证。
治则:
疏肝解郁理气。可用柴胡、青皮、郁金、香附等,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舒肝颗粒等。
肝郁化热
症状:
肝气郁久不解,就会变成虚热证。容易出现心中烦闷,潮热失眠,口苦尿黄,舌苔薄黄等症状。
治则:
清肝加疏肝。可用黄芩、山栀、丹皮、夏枯草、青黛等清肝热的药物,可选丹栀逍遥散、滋水清肝饮等。
肝气横逆
症状:
肝气横逆,也叫做肝气犯胃,也就是肝气疏泄太过,胸胁胀满,嗳气呕逆,甚至呕吐,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口苦口干,情绪烦躁易怒,甚至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
治则:
疏肝健胃、解郁行气。可用舒肝健胃丸、三九胃泰颗粒、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颗粒等。
综合养肝,决胜于日常
春天养肝,是最好的时节。但是,没有症状,不要乱养。而且作为人体一部分的肝脏,要想健康,要想靓帅,要减少斑点,需要考虑人的整体、人的一生来进行。
最好的方法,就是:
一日三餐:
中医认为:“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青色的食物可以起到养肝的作用,春天可以适量吃些蔬菜和野菜,如荠菜、菠菜、春笋、莴笋、油菜、芹菜等。
对刺激、辛辣、大鱼大肉、油炸这些食物,会增加肝的负担,应该少吃,尝尝味道即可。
生活起居:
春天,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
可以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有力。
根据个体情况,做好“春捂”。早春,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一下子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气郁的现象。
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的情绪,人人有之。烦心事,春天千万不要“把所有问题一个人扛”。
春季养生以养肝为主,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暴怒或心情忧郁。
所以通过合适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等调养情绪的方法,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从而达到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行的目的。
药师提示!
涉及用药养肝,请在医师辩证后进行用药,不要随便自行用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