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在中医、藏医药中应用已久,含挥发油等活性成分,有“祛浊开窍,和胃止痛”等药效,但需警惕其毒性。下文将带您科学了解它的药用核心信息。
【藏菖蒲】
来源
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的干燥根茎。
别名
菖蒲、水菖蒲、白菖蒲、蒲剑、臭蒲、泥菖蒲、大菖蒲。
性状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
横走且稍扁,直径0.5-2厘米,着生须根,自带特殊香气。
叶片
基生,呈剑状线形;长50-120厘米,顶端渐尖,中部宽1-3厘米;基部成鞘状抱茎,中脉明显且两侧隆起,侧脉3-5对。
花部
花茎为扁三棱形,长20-50厘米;佛焰苞长20-40厘米,肉穗花序直立或斜生,呈圆柱形,颜色为黄绿色。
果实与花期
果实为红色长圆形浆果,花期集中在2-9月。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在藏医理论中,也有其对应药性与归经阐释,常用于调理相关病症 。
功能主治
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药用部位
以根茎入药。中药名:藏菖蒲。
用法用量
煎服,3~6g。
【功能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甲基异丁香油酚、菖蒲大牻牛儿酮、芳樟醇、樟脑等,全草其他部位也含有挥发油。另尚含维生素、棕榈酸、菖蒲苷混合脂肪酸及糖。
传统药用功效
开窍豁痰
能开窍醒神、化湿豁痰,用于痰湿蒙蔽清窍所致的神昏谵语、癫痫发狂等。
醒脾和胃
可化湿开胃,改善湿阻中焦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用于湿困脾胃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
安神益智
能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认为其可通过化湿浊、通心窍,间接起到安神益智的效果。
现代药理作用
降低体温、加强巴比妥类催眠,有一定抗惊厥作用;对心血管有调节作用;平喘镇咳祛痰;抗菌。现代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藏菖蒲具有安神镇静、抗惊厥和降温等作用。此外,尚有解平滑肌痉挛等药理作用。
【注意事项】
特殊体质需谨慎
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避免过量
需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典规定用量(通常3-9g),过量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抑制的风险。
区分品种
需注意与普通菖蒲(如石菖蒲)区分,二者来源、功效侧重点略有不同,藏菖蒲开窍豁痰之力更强,使用时需避免混淆。
【总结】
藏菖蒲是高原特色药材,传统能开窍豁痰、醒脾安神,现代研究显镇静抗炎潜力;需注意区分普通菖蒲,避开阴虚阳亢者,遵医嘱用量以保安全。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尤萌茹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