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从利他林到奥施康定——被药片撕碎的年轻人生

发布日期:2025-07-27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汪征宇

✅ 凌晨3点,手机蓝光映着发青的脸:“明明困到头痛,一闭眼就心跳加速...”
第二天靠冰美式续命的你,深夜又摸出药瓶:“不吃根本睡不着啊!”

——这是多少年轻人的「药物依赖死亡循环」?

神经科门诊数据触目惊心:30岁以下安眠药滥用者5年翻3倍,有人从褪黑素起步,逐渐升级到精神管制药品,甚至出现 “吃药也睡不着,不吃更崩溃” 的绝境。

2023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数据触目惊心:

✅ 18-25岁精神药品滥用者占比飙升37%
✅ 63%从“偶尔助眠”发展为药物依赖
✅ 混合用药者中,90%出现脑功能损伤

“医生,我是不是要一辈子吃药了?”
25岁程序员小K的体检单:
肝功能异常+记忆衰退+情绪麻木




法律定义

▶ 处方红标药品: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控
▶ 常见分类:

镇静催眠药:艾司唑仑、佐匹克隆(治疗失眠)

抗焦虑药: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缓解焦虑)

中枢兴奋剂:哌甲酯(利他林,治疗ADHD)

抗抑郁药:氟西汀、舍曲林



核心原则

⚠️ 无医嘱使用 = 吸毒!
⚠️ 擅自加量 = 服毒!



作用机制(毒性机理)

◆ “学霸药”利他林:中枢兴奋剂——前额叶(决策中枢)→ 永久萎缩

◆ “快乐丸”奥施康定: 阿片类镇痛药——脑干(呼吸中枢)→ 窒息风险

◆ “助眠神器”思诺思:镇静催眠药——海马体(记忆工厂)→ 容量减少50%

◆ “抗焦虑圣品”氯硝西泮:苯二氮䓬类——小脑(平衡中枢)→ 走路如醉酒



混合用药=脑内核爆

→ 兴奋剂+抑制剂(如利他林+思诺思):心脏骤停风险↑400%
→ 酒精+安眠药:呼吸抑制致死率超海洛因



长期代价

⛔ 大脑懒惰:自身调节睡眠功能退化 → 药量越加越大
⛔ 记忆粉碎:抑制深度睡眠的δ波 → 学习力断崖下跌(研究证实:长期用药者记忆容量减少40%)
⛔ 情绪枷锁:长期抑制神经活动 → 抑郁/焦虑风险↑300%
⛔ 猝死暗雷:与酒精/咖啡因叠加 → 呼吸抑制猝死案例频发

剂量爬坡:从1粒到3粒才有效
戒断恐慌:忘吃药当夜彻夜睁眼+手抖心悸
情感淡漠:对爱好、社交、美食失去兴趣 → “像活在玻璃罩里”

神经科医生共识:安眠药使用>4周必须介入行为治疗!


核心疗法

CBT-I(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1. 睡眠限制:
→ 严格固定起床时间(哪怕熬夜也7点起)
→ 禁止床上玩手机:床=睡觉的唯一指令
2.刺激控制:
→ 躺下20分钟未睡着?立刻起床!直到困倦再回床
→ 打破“床=焦虑”的恶性链接
3.认知重构:
→ 撕掉“睡不够8小时会猝死”的标签(基因决定有人只需6小时)
→ 接受“偶尔失眠死不了”的真相



若必须用药,安全守则

► 首选褪黑素缓释片(短期调节节律,但不超过2周)
► 拒用“朋友推荐药”!精神类处方药需脑电图+肝功检测
► 每周强制停药2天(周末)测试睡眠恢复力

严禁混用:酒精/咖啡/感冒药(扑尔敏等)
严禁驾驶:服药后24小时内禁止开车
严禁骤停:苯二氮䓬类需6-12周逐步减停


让我们共同呼吁:

如果你正在滥用药物:此刻私信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热线 010-123456
如果你发现亲友异常:保存呕吐物/药丸照片送医检测
点亮转发:阻断黑市药品的传播链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