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女性游客在海口旅游期间不幸被蛇咬伤,由于未能及时注射蛇毒血清进行救治,最终未能挽回年轻的生命。
这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让“蛇毒血清”这一词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蛇咬伤 450~540 万例次,近40万毒蛇咬伤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残疾,8.1~13.8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当毒蛇的毒牙刺入人体,毒液迅速扩散,此时,蛇毒血清堪称是能与死神抢夺生命的 “救命稻草”。
今天,作为一名药师,我将为大家揭开蛇毒血清的神秘面纱,让大家深入了解它在对抗蛇毒中的关键作用。
蛇毒血清是什么?
蛇毒血清,全称为抗蛇毒血清,是一种特异性的生物制品,堪称对抗蛇毒的“特效药”。它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智慧与科学的结合。
首先,科研人员会选取少量特定毒蛇的毒液,经过处理后注射到马、羊等动物体内。
动物的免疫系统在识别到毒液中的毒素后,会启动防御机制,产生相应的抗体。科研人员采集这些动物的血液,经过复杂的分离、纯化工艺,提取出含有高浓度抗体的血清成分,这就是蛇毒血清。
不同种类的毒蛇产生的毒素成分差异巨大,例如眼镜蛇的毒液以神经毒素为主,会攻击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呼吸麻痹;
竹叶青、蝰蛇的毒液则富含血液毒素,能破坏人体的凝血机制,引发大出血。
因此,针对不同毒蛇,需要专门研制对应的蛇毒血清,如抗眼镜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等,以实现精准解毒。
我国现有 4 种马免疫单特异性 F(ab)2 型抗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1000 U/支,抗银环蛇毒血清10000 U/支,抗蝮蛇毒血清6000 U/支,抗五步蛇毒血清 2000 U/支)。
蛇毒血清如何发挥作用?
蛇毒血清的作用机制堪称一场精妙的 “生物战争”。当蛇毒血清注入人体后,其中的抗体就像训练有素的“战士”,它们能够精准识别蛇毒中的毒素分子,并迅速与之结合,形成 “抗体-毒素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会失去毒性,无法再对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
随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无害的复合物清除,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蛇毒血清的临床应用原则
在毒蛇咬伤的急救治疗中,蛇毒血清是当之无愧的 “主力军”。
一旦被毒蛇咬伤,在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如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去除受伤部位的束缚物等)后,应尽快送往医院注射蛇毒血清。
越早使用蛇毒血清,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的康复几率也越高。
使用蛇毒血清时还需注意剂量。
剂量不足可能无法有效中和毒素,导致治疗失败;剂量过大则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毒蛇种类、中毒程度等因素,精确计算蛇毒血清的使用剂量。
在蛇毒血清的选择时,针对特定毒蛇,如银环蛇、眼镜蛇、蝮蛇、五步蛇,我们可分别使用对应的抗蛇毒血清。而对于无特异性抗蛇毒血清的毒蛇咬伤,我们可以通过联合使用同类或相似毒性的抗蛇毒血清来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蛇毒血清的使用原则可以总结为:尽早足量、及时追加、同种专一、异种联合。
使用蛇毒血清的注意事项与风险
虽然蛇毒血清是解毒的关键药物,但它并非毫无风险。蛇毒血清是由动物血清制成,对于人体来说属于 “异种蛋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分为3种:
过敏反应:
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恶心呕吐、疼痛,甚至过敏性休克,常于用药后数分钟至几个小时内,大多数在 1~2 h 内发作。
过敏原反应:
表现为畏寒、寒颤、发热、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等,儿童可能诱发热性惊厥,多在用药 1~2 h 内产生。
血清病:
表现为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瘙痒、乏力、肌痛、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等,多在用药 5~20天(平均 7 天)后产生。
为了降低过敏风险,在注射蛇毒血清前,医生通常会先进行皮试,检测患者是否对血清过敏。但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仍无法预测潜在的过敏。
因此,在注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需立即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蛇毒血清引起血清病通过对症治疗一般即可缓解。
蛇毒血清是对抗毒蛇咬伤的 “终极武器”,它的出现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大家能对蛇毒血清有更全面的了解,在面对毒蛇威胁时,既能科学应对,又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全。
毒蛇咬伤了,我们应该和不应该
本市储备蛇毒血清的医疗机构名单可以通过微信“本地宝”进行查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家机构的提供情况各有差异,在就医前务必提前联系,避免送药“扑空”,耽误治疗时机。
虽然蛇毒血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但为了更快、更有效的得到准确治疗,患者应该向医护人员告知以下信息:
时间
什么时候被咬?
地点
何地被咬伤的?
部位
咬到哪个部位?
原因
怎么被咬的?
蛇种
什么样的蛇咬伤?
现场
被咬后做过什么?
表现
你现在感觉如何?
蛇咬伤急救时,我们不能做这些
裸手捡拾或触碰看似死亡的毒蛇
等待症状发作以确定是否中毒
用止血带结扎
用刀去切割伤口(牙痕)
企图用嘴吸出毒素
用冰敷或将伤口浸入冰水中
饮酒止痛或喝咖啡饮料、用烧灼等方法处理伤口
作者:上海市同仁医院 主管药师 张萍
审稿专家:上海市同仁医院 主任药师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