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冰凌草、冻清草,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其茎直立,表面红紫色或灰褐色,叶片对生,边缘具锯齿,揉搓后有特殊清香。
冬凌草之名源自《本草纲目拾遗》,因 “霜降后茎梢结冰凌,叶不凋” 而得名,民间称其为 “咽喉卫士”。历代医家视其为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要药,现代研究发现其在咽喉疾病及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冬凌草冬天结的冰凌花
冬凌草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肝经,具有以下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扁桃体炎,如急慢性咽炎、喉炎。临床常配伍板蓝根、桔梗、玄参,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活血止痛,消肿散结
主治瘀血阻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跌打损伤,以及瘰疬、癌肿等。《中华本草》记载其 “活血止痛,用于癥瘕积聚”,常与丹参、川芎配伍治疗瘀血病症。
抗菌消炎,抗肿瘤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且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对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相关。
冬凌草含片(《中国药典》)
组成
冬凌草提取物、蔗糖、薄荷脑;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冬凌草糖浆(《部颁标准》)
组成
冬凌草、蔗糖;
功效
清热消肿,用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抗炎镇痛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大鼠咽炎模型有明显消肿作用,其镇痛效果与非甾体抗炎药相当。
抗菌抗病毒
体外实验显示,冬凌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也有一定灭活效果。
抗肿瘤与免疫调节
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能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促进凋亡,同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辅助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力恢复。
内服
煎汤
常用剂量 10-30 克,文火煎煮 20-30 分钟,适合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者。
含服
冬凌草含片或糖浆,按说明书服用,缓解咽干声嘶。
入丸散
研末制成丸剂,每次 3-6 克,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
外用
煎水含漱
15-30 克煎汤,待温后含漱咽喉,每日 3-4 次,治咽炎、口腔溃疡。
鲜品捣烂外敷
取适量鲜冬凌草捣烂,敷于疖肿、跌打损伤处,每日换药 1 次。
脾胃虚寒者慎用
冬凌草苦寒易伤脾胃,症见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者服用可能加重症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其活血作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避免使用。
不宜过量或久服
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需监测肝功能。
优质冬凌草
茎粗壮、表面红紫色、叶片完整、香气浓郁、无杂质及霉变,味微苦。
常见伪品
香茶菜属其他植物:如狭叶香茶菜,叶片较窄,香气较弱,需通过显微特征区分。
咽喉类中成药
冬凌草广泛用于制作含片、糖浆、胶囊等,如 “冬凌草片”“清咽利喉颗粒”,用于缓解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症状。
抗肿瘤辅助治疗
冬凌草甲素已被制成注射剂,用于中晚期食管癌、肝癌的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保健茶饮
冬凌草 5 克 + 麦冬 10 克 + 甘草 3 克,煮水代茶,适合烟酒过度、用嗓频繁者。
冬凌草作为传统清热解毒药,在咽喉疾病防治及肿瘤辅助治疗中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为其抗炎、抗菌、抗肿瘤活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用时需辨证施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避免过量久服。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推动冬凌草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
作者:中山市西区医院药剂科 药师 郭志豪
审稿专家:中山市西区医院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梁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