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每日一药】新生儿黄疸药——苯巴比妥

发布日期:2025-06-29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龙芳

黄疸宝宝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新手爸妈的“心头大患”,看着宝宝皮肤发黄,难免焦虑.今天就从药理学角度聊聊这个药,帮家长们理性看待。


一、鲁米那是什么药?它如何对抗黄疸?

鲁米那的通用名是苯巴比妥,属于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在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它扮演的角色是“肝酶诱导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增强肝脏内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导致黄疸的“元凶”——胆红素水平。


不过需要明确:目前新生儿黄疸的一线治疗是光疗(蓝光照射)和母乳/配方奶喂养优化,鲁米那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如光疗效果不佳、存在酶缺乏等)。适用于轻中度非阻塞性黄疸(如溶血性、肝酶活性不足导致的黄疸),对胆道梗阻无效。

这一点在《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9版)》中也有明确说明:“药物治疗仅用于辅助降低胆红素,需严格掌握指征。”


二、怎么用才安全?用法用量有讲究!



用药时机:

仅适用于高胆红素血症且无法及时光疗的宝宝,或作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如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长期辅助治疗。家长切勿自行判断用药,必须经医生评估胆红素水平、无高危因素时短期使用。


剂量与疗程:

• 足月儿:初始剂量为5-10 mg/kg·d,分2次口服或肌内注射,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

• 早产儿:需更谨慎,剂量常从3-5 mg/kg·d开始,需监测血药浓度(目标范围:10-20 μg/ml),避免蓄积中毒。

建议用药期间需每2-3天复查肝功能和胆红素水平。


三、这些风险和禁忌,家长必须知道!



中枢抑制作用:

苯巴比妥可能引起宝宝嗜睡、反应迟钝、吸吮力减弱,严重时导致呼吸抑制(尤其早产儿)。

因此,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宝宝呼吸频率(正常新生儿每分钟35-45次),若出现呼吸浅慢,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肝脏负担与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需经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的宝宝慎用(如胆道闭锁患儿)。

• 与抗生素(如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征,禁用)合用时,可能增强镇静作用;与抗凝血药(如华法林)合用,可能降低药效。家长需如实告知医生宝宝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禁忌症:

• 对巴比妥类药物过敏;

•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颅内出血急性期或严重脑损伤。


四、不良反应不一定会发生,但必须警惕!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 轻微镇静: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但易唤醒,一般无需处理,停药后可缓解;

• 皮疹:发生率约1-3%,多为斑丘疹,需与感染性皮疹鉴别;

• 肝酶升高:少数宝宝用药后ALT轻度升高,通常停药后恢复。

罕见但严重的反应:

• 剥脱性皮炎:需立即停药并抢救;

• 依赖与戒断反应:长期(超过2周)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表现为停药后烦躁、惊厥,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疗程。

五、现在更推荐的退黄方式是什么?



光疗:

安全、有效,是中重度黄疸首选,通过蓝光使胆红素结构改变,经尿液和粪便排出。光疗时注意遮盖眼睛和生殖器,监测体温和水分摄入。


母乳喂养管理:

早开奶、勤哺乳(每天8-12次),促进肠道蠕动排胎便,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除非医学指征明确,否则不建议轻易暂停母乳。



益生菌辅助:

部分研究显示,口服益生菌(如罗伊氏乳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胆红素重吸收,适用于轻度黄疸,可在医生指导下试用。


其他的治疗方法:

• 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减少入脑风险;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针对溶血性黄疸(如Rh或ABO血型不合),阻断溶血;

• 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对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此方法直接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及其他有害物质。

鲁米那不是“退黄万能药”



鲁米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曾有一定地位,但随着光疗技术的普及和对药物安全性的深入认识,它的使用已大幅减少。

家长切记:

• 黄疸≠必须用药,先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检测评估严重程度;

• 任何药物都有风险,鲁米那需在医生全程监测下使用,禁止自行购药喂服;

• 密切观察宝宝状态:若出现拒奶、尖叫、抽搐、肤色突然加深等,立即就医!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廖亚玲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龙芳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