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安全知识  > 安全用药常识  > 基本常识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甘遂

发布日期:2025-04-16 来源:PSM志愿者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品信息科 副主任药师 郑绮姗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陕西、河南、山西。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以肥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风痰癫痫,痈肿疮毒。

【配伍应用】

甘遂配大黄

甘遂峻下逐水;大黄清热泻下。两者共用以达逐水、泻下、清热之功,专治水饮与热邪结聚所致的少腹硬满疼痛拒按、便秘等。此外,甘遂消肿散结,大黄清热解毒,共捣外敷患处可疗疮肿、痄腮。

甘遂配半夏

甘遂性猛峻烈,攻逐水饮,行水散结;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二药合用,攻逐消散,化痰除饮,用于痰饮水湿结聚于胸所致的心下坚硬痞满等。

【鉴别应用】

1.生甘遂与醋甘遂

生甘遂药力峻烈,临床多入丸、散剂用,可用胸腹积水,痰迷癫狂,湿热肿毒。醋甘遂毒性减低,泻下作用相对缓和,可用于腹水胀满,痰饮积聚,气逆喘咳,风痰癫痫,二便不利。

2.甘遂与番泻叶

二药均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但甘遂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水逐饮力峻,使潴留水饮从二便排出体外,凡水肿、大腹鼓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甘遂尚有逐痰涎和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风痰癫痫、疮痈肿毒之证。而番泻叶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于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

【药理毒理】

本品具有泻下、利尿、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

【方剂举隅】

大陷胸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

大黄、芒硝、甘遂。

功能与主治:

泻热逐水。用于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哺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十枣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功能与主治:

攻逐水饮。用于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以及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控涎丹(《三因方》)

药物组成:

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能与主治:

祛痰逐饮。用于痰伏胸膈证。忽然胸背、颈项、股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黏,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

【成药例证】

舟车丸

药物组成:

甘遂(醋制)、红大戟(醋制)、芫花(醋制)、牵牛子(炒)、大黄、青皮(醋制)、陈皮、木香、轻粉。

功能与主治:

行气利水。用于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控涎丸

药物组成:

醋甘遂、红大戟、白芥子。

功能与主治:

涤痰逐饮。用于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胸胁隐痛,咳喘痛甚,痰不易出,以及瘰疬,痰核。

【用法与用量】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

【注意】

1.本品苦寒,有毒,作用峻烈,故虚弱者慎用。

2.不宜与甘草同用。

3.孕妇禁用。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品信息科 副主任药师 郑绮姗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刘锐锋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关于PSM | 联络我们 | 加入PSM志愿者 | 美国PSM | 印度PSM | 问题反馈

免责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68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

技术支持:深圳瑞麦科技有限公司